在中国儿科界,提起胡亚美的名字,几乎无人不晓。她是我国小儿内科领域唯一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她带领科研小组率先在国内开展儿童白血病的临床治疗和科研工作,1992年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五年无病存活率提高到74%的世界水平。她对孩子无比慈爱,把一生都奉献给了儿童健康事业。她说:“我一辈子都为孩子治病,跟孩子们在一起是我最大的乐趣。”
济世丹心 投身医学
1924年4月27日,胡亚美出生在一个富裕的家庭,在位于北京分司厅胡同的旧居里,度过了无忧无虑的童年。胡亚美从小爱看文艺作品,安徒生的童话故事《卖火柴的小女孩》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时也让年轻的胡亚美对社会弱者产生了深深的同情。自己优越的生活和当时的社会现状反差是极大的,使得年少的胡亚美觉得这社会太不公平、太不平等了。她对穷苦大众充满了同情心,经常把自己的零用钱放在乞丐的碗中,将自己的早点送给饥饿的孩子。少年时代的胡亚美,心中就有一个宏大的志愿——做一名医生,使那些贫困的人们摆脱疾病的困扰。
1941年,胡亚美考取了当时的燕京大学医学预科系。在燕京大学,胡亚美开始接受进步思想,接触进步同学,真善美的是非概念和朴素的正义感升华为革命理想,她参加了抗议帝国主义暴行的游行和一系列学生运动。1946年,胡亚美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她决心把自己的生命和毕生精力奉献给壮丽的共产主义事业。
胡亚美从小爱读书,进入大学,更是如饥似渴地读书求知。1943年,胡亚美的弟弟因病住进北平私立儿童医院(北京儿童医院前身)。得知弟弟患的是黑热病,她就问主管医生吴瑞萍:“您做过骨髓涂片,查到利杜氏体了吗?”
吴瑞萍不由一怔,惊奇地问:“你怎么知道这些?”胡亚美答道:“我是北大医学院的学生。”吴瑞萍高兴地引着胡亚美看骨髓涂片和呈现在显微镜下的病原虫,事后两人相识了。
吴瑞萍将聪明的大学生的事告诉了时任院长诸福棠。胡亚美给诸福棠留下了很好的印象。毕业后,胡亚美进入北平私立儿童医院任住院医师,成为诸福棠的得意门生,从此揭开了与诸福棠半个世纪的师生情,开启了她毕生奉献中国儿童健康事业的人生旅程。
孜孜以求 崭露头角
1949年,25岁的胡亚美成了北京儿童医院的住院总医师,她除管理病房外,每天还要看门诊。医院实行住院医师24小时负责制,她昼夜在病房和门诊之间奔忙。每周仅有的半日休息,胡亚美也大多在图书馆度过。医院里保持着良好的学术气氛,每周坚持一次病例讨论和读书报告会。日积月累,胡亚美的临床经验和理论水平不断提高。这位年轻的女医生在儿科领域开始崭露头角。
胡亚美一生在与威胁儿童健康的主要疾病作斗争,随着社会形势的变化,主要疾病谱在变化,她的工作重点也就随之变化。
新中国成立初期,每年夏天婴儿腹泻病严重流行,病因不明,病死率高达20%,严重威胁着婴儿的生命。1958年,胡亚美和邓金鍌一起主持研究课题,与儿研所大夫合作,查出了引起小儿腹泻病的病因是致病性大肠杆菌,并制订了治疗方案。
1962年,他们总结出对严重脱水患儿补液疗法的十六字方针,即“先快后慢、先浓后淡、先盐后糖、见尿补钾”,于1964年在全国儿科学术会议上做了经验介绍,指导了儿科界对中毒性消化不良的治疗,使病死率由20%下降到1%。
矢志不渝 攻克血癌
1955年,31岁的胡亚美担任了内科副主任。在诸福棠院长、秦振庭教授的指导下开始对严重危害儿童健康的血液病开展研究。为了得到中国小儿血液的正常值,胡亚美带领专业组的大夫走出医院,到学校、幼儿园采集血样,回院后亲自化验,计算数据,终于总结出中国儿童外周血液细胞各项指标的正常值。
1976年,胡亚美看到了一份北京市城区儿童死亡原因调查报告,她惊讶地发现,在北京城区5~14岁小儿死亡原因中恶性肿瘤上升至第一位,而危害最严重的是血癌——白血病,约占恶性肿瘤的1/3。
那时候,孩子得了白血病就等于判了死刑。为了挽救孩子们的生命,为了成千上万家庭的幸福,胡亚美决心把白血病攻克下来。但是,从事这项工作需要承担极大风险,该病病死率高,治疗难度大。由于人们对骨髓检查有各种顾虑,更影响白血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在诸福棠老院长支持下,1977年胡亚美和课题组人员一起,利用仅有的几种抗癌药物,开始了临床试验治疗。在国内没有成功经验可借鉴的情况下,她就借鉴国外的文献。胡亚美利用每一次外国专家来华访问的机会,索取国外研究资料,求助抗癌药物,并根据中国孩子体质的具体情况,制订出白血病化疗方案。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患者出现脑膜白血病、睾丸白血病,针对上述情况在治疗过程中增加了预防脑膜和睾丸白血病的治疗方案。就这样不断探索、不断总结、不断修改方案,至1982年白血病的临床研究取得了初步成果,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五年无病存活率提高到50.6%,达国内领先水平。
在此基础上,专业组认真总结经验,改进方案,至1992年儿童急性淋巴细胞五年无病存活率已达74%。1997年,胡亚美亲自主持了在北京召开的国际儿科白血病会议。来自美国、德国、瑞典、丹麦的专家了解到中国小儿白血病的治疗效果和费用时,非常吃惊地说:“你们的工作了不起!胡亚美了不起!”
改革开放后,随着国内外交流日益频繁、国外先进设备和新型药物的不断引进,白血病的诊断和治疗又向前迈进一大步。2008年,北京儿童医院在国内组建了第一个儿童淋巴细胞白血病多中心研究协作组,共入组病例2000多例,五年无病生存率超过80%,其中标危急淋无病生存率在90%以上,达国际先进、国内领先水平。
在白血病治疗水平不断提高的基础上,胡亚美带领团队又开始研究如何提高康复儿童的生存质量,发现放疗患儿智商的空间和逻辑方面低于同龄正常孩子,但没有放疗的孩子智商没有明显影响。于是在其后的白血病方案中,对放疗进行了非常严格的限制,并且通过循证医学研究,在不影响疗效的前提下,把放疗剂量最大限度地减低。
为了增加孩子们治疗的信心,胡亚美1979年发起了“白血病儿童联欢会”。联欢会上让已经痊愈和正在治疗中的孩子一起交流联欢,每当这个盛会召开的时候,胡奶奶都被孩子们簇拥着,她说那是她最幸福的时刻。此后,儿童医院几乎每一年都进行一次这样的联欢活动,一直持续到今天。
家住北京房山区的李女士,9岁时得了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经过治疗缓解后,一直健康生活,1996年在她26岁时生下一对双胞胎,她把这个喜讯写信告诉了胡亚美,高兴得胡亚美几天合不上嘴。胡亚美不顾身体不好,路途遥远,带着自己亲自挑选的礼物登门看望。她高兴地抱起双胞胎兄弟,紧紧挨着孩子的小脸,笑着说:“我又多了两个孙子啦!”
为了救治全中国的儿童白血病患者,胡亚美又发起儿童白血病全国联网,加强地区间的交流,制订出统一化疗方案,以提高全国的治疗水平,这在我国白血病治疗上是个创举。
同时为了加强与国际接轨,胡亚美通过各种渠道,与美国、德国、法国等国际先进儿童肿瘤研究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并定期举办小儿血液肿瘤国际研讨会,通过与国际白血病治疗组协作,利用国际组织的力量,不断提高中国儿童白血病的诊治水平。
经过60多年的努力,胡亚美开创的儿童血液肿瘤事业不断发展壮大。北京儿童医院血液肿瘤中心从1955年的一个病区,逐步发展为集临床、科研、教学及培训为一体的全国最大的儿童血液肿瘤中心;1999年小儿白血病被评为北京市重点学科;2012年儿童血液病与肿瘤分子分型被评为北京市重点实验室;2014年被评为北京市重点医学专业(扬帆计划)。
尊师重教 无悔人生
尊师重教是胡亚美一贯倡导的行为准则。诸福棠老院长是她的老师,在诸福棠面前她一直以学生的身份出现。为了总结诸福棠多年的临床经验,让后生继承发扬光大,新中国成立以后她先后三次协助诸福棠编辑出版了《诸福棠实用儿科学》。
诸福棠为北京儿童医院制定的“公、慈、勤、和”院训对胡亚美的启发很大,她诠释为:公,就是大公无私;慈,就是对孩子应该慈祥、慈爱,所以应该爱孩子;勤,就是勤奋努力学习;和,就是大家要团结协作,和睦共处。在日后漫长的工作中,胡亚美始终如一地坚持着这个“四字”院训。
胡亚美作为研究生导师,经她带过的学生有几十人。学生们对她共同的评价是:业务上是严师,生活上像慈母。她没有一点教授的架子,而是特别关心、支持年轻人的成长,鼓励学子们积极进取、勇挑重担、不墨守成规、敢于大胆提出自己的见解。胡亚美桃李满天下,许多人已成为儿童血液肿瘤领域的学科带头人。
胡亚美在儿科医学界享有极高的声誉,被誉为国宝级人物。她曾任中国科协荣誉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中国国际交流协会理事、中国妇联保卫儿童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副会长、中华医学会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癌症研究基金会儿童白血病专项基金委员会主任委员、高等医学院校儿科医学专业教材编审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科委发明评选委员会特邀评审员;《中华医学》《北京医学》《中国医学科学年鉴》《医学百科全书》儿科学分卷等杂志及书籍的编委。
胡亚美以共产党员的情怀、献身医学的精神,把全部的爱都无私奉献给了她钟爱的儿科医学事业。2019年10月3日,胡亚美永远闭上了双眼。这位为我国儿科医学事业奉献一生的老人,遗体捐献给首都医科大学,将为医学研究作出最后的贡献。
人物简介
胡亚美(1924—2019),出生于北平,194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院,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历任北京儿童医院内科主任、副院长、院长、名誉院长,北京市第一至第九届人大代表,党的十二大、十三大代表,第七、第八、第九届全国人大代表,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曾获全国三八红旗手、五一劳动奖章及北京市有突出贡献专家等荣誉称号。
胡亚美是我国著名儿科医学教育家、新中国儿科医学事业奠基人之一、我国儿童血液肿瘤学开创者。胡亚美一生在与威胁儿童健康的主要疾病作斗争。20世纪60年代,她悉心研究婴儿腹泻的病因、发病机制和临床特点,总结出对严重脱水患儿补液疗法的十六字方针,指导了儿科界对中毒性消化不良的治疗,使病死率由20%下降到1%。1976年,她将研究方向确定为儿童白血病及肿瘤性疾病。经过不懈努力,至1982年,胡亚美领导的团队将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五年无病存活率提高到50.6%,从而改变了白血病是“不治之症”的传统观念。目前,北京儿童医院血液肿瘤中心对白血病的治疗已达到国际先进、国内领先水平。
作者:项春梅 刘京艳
综合来源:《百年卫生 红色传承》、中华医学信息导报(本文有删改)原标题:《百年卫生 红色传承 | 白血病患儿的胡奶奶——胡亚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