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陵兰岛北极熊在北极的未来 | 绿会国际讯

科技工作者之家  |   2023-02-24 00:00

译者按:北极熊是地球上最大的陆地食肉动物,它们的命运与北极海冰的变化息息相关。由于北极熊无法在开阔的水域捕猎海豹,它们只能依靠海冰作为平台觅食。但近年来,受全球变暖影响,站在北极食物链顶端的北极熊已成为濒危物种代表,骨瘦如柴的北极熊拼命寻找食物的画面也让不少人为之动容。近日,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简称中国绿发会,绿会)国际部在国际知名期刊了解到一篇关于格陵兰岛鲜为人知的北极熊亚种群的研究,现将文章整理编译如下,供感兴趣的朋友参考。


格陵兰东南部新记录的北极熊种群揭示了该物种在北极变暖的未来


科学家们记录了生活在格陵兰岛东南部的一个以前不为人知的北极熊亚种群。这群北极熊依靠从格陵兰岛冰川中注入海洋的有限的淡水冰生存。因为这个孤立的种群在基因上很独特的,并且它适应了这里独特的环境,这项研究可以了解这个物种在气温越来越高的北极的未来。


格陵兰岛北极熊在北极的未来1.jpg

图片说明:格陵兰岛东南部,一只北极熊站在白雪覆盖的冰山上。

图源:Kristin Laidre/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该研究的主要作者、华盛顿大学应用物理实验室的极地科学家克里斯汀·莱尔德(Kristin Laidre)说:“我们对格陵兰岛东南部的北极熊了解不多,也从来没有想到会在那里发现一个新的亚种群,完全不清楚它们有多特别。”


这项研究发表于《科学》,研究结果结合了格陵兰岛东南海岸7年来收集的新数据和该岛整个东海岸30年以来的历史数据。格陵兰岛偏远的东南地区由于其变幻莫测的天气、崎岖的山脉和大雪,一直以来都没有得到足够的研究。而新收集的基因、迁徙和种群数据显示了这些北极熊是如何利用冰川冰在有限的海冰通道中生存的。


华盛顿大学水产和渔业科学副教授莱尔德(Laidre)说:“由于气候变化,北极熊受到了海冰融化的威胁。但我们在推断时需要谨慎,因为使格陵兰岛东南部的北极熊得以生存的淡水冰在北极的大部分地区都不存在。”这群北极熊和离它最近的邻居之间的基因差异比之前观察到的19个已知北极熊种群中的任何一个都要大。


合著者、加州大学圣克鲁兹分校的教授和遗传学家贝丝·夏皮罗(Beth Shapiro)说:“它们是地球上基因最孤立的北极熊种群,这一种群已经与其他北极熊种群分开生活了至少几百年,在这段时间里,它们的种群规模一直很小。”


研究人员认为,这群北极熊如此孤立的部分原因是它们被四面包围:西面是陡峭的山峰和巨大的格陵兰岛冰盖,东面是丹麦海峡的开阔水域以及快速流动的东格陵兰沿海洋流。


不同于其他大多数在海冰上长途跋涉狩猎的北极熊,格陵兰岛东南部的北极熊是居家型的。它们每年只有4个月可以接触海冰,大概从2月份开始到5月底。通常,海冰为北极大约26000只北极熊中的大多数提供了捕猎海豹的平台。但是剩余的8个月怎么办呢,这群北极熊不可能禁食8个月。其实,在一年中三分之二的时间里,格陵兰岛东南部的北极熊依靠的是一种不同的捕食策略,它们从格陵兰岛冰盖上脱落的淡水冰块上捕猎海豹。


格陵兰岛北极熊在北极的未来2.jpg

图片说明:一只成年母熊(左)和两只幼熊穿过格陵兰岛东南部的冰川。

图片来源: NASA OMG


“格陵兰岛东南部的海洋冰川是一个相当独特的环境,”美国冰雪数据中心的副首席科学家特维拉·莫恩(Twila Moon)说,“这种类型的冰川虽然也存在于北极的其他地方,但这里冰川产量很高,还有格陵兰岛冰盖上巨大的冰库,这些条件为这个地区提供了稳定的冰川冰供应。”


北极熊能在这里生存的事实表明,海洋终端冰川可以成为小规模的气候避难所——当海洋表面的海冰减少时,一些北极熊可以在这里生存。类似的栖息地也存在于格陵兰岛海岸的其他部分。“即使冰盖发生了迅速的变化,格陵兰岛的这一地区也有可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继续产生冰川冰,并且其海岸可能看起来与目前没有太大区别,”莫恩说。


研究者估计,格陵兰岛东南部大约有几百只北极熊,数量与其他小种群北极熊类似。它们成年雌雄的身形比大多数北极熊都要小。幼崽数量也较少,需要对之进行长期的监测,才能了解它们在北极未来的生存能力,以及随着它们与北极其他地区的联系越来越少,这群北极熊亚种群会发生什么。


华盛顿大学水产和渔业科学副教授Laidre说:“我不认为冰川栖息地能养活大量的北极熊。这些冰川栖息地远远不够。我们预计,在气候变化的情况下,整个北极地区的北极熊数量会大幅下降。保护北极熊的基因多样性是至关重要的。官方是否能够承认这些熊是独立的种群,对于它们的生存及保护来说至关重要。


原文链接:

https://phys.org/news/2022-06-newly-documented-population-polar-southeast.html


编译/Sara 审核/Lucy 编/angel

来源: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

原文链接:http://www.cbcgdf.org/NewsShow/4854/22688.html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交流、公益传播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电话:(010)86409582

邮箱:kejie@scimall.org.cn

相关推荐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