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理论或可解释“超级地球”起源

中国科学院  |   2023-01-17 15:00
  1月12日,一篇发表在《自然·天文学》杂志上的论文,给出了一种关于岩质行星如何形成的新理论,该理论可以解释“超级地球”的起源。

  此前科学家认为,“超级地球”在原行星盘的结冰部分形成,并一路迁移到盘的内缘,靠近恒星。该理论可以解释“超级地球”的质量和轨道,但它预测所有“超级地球”都富含水。然而,最近的观测表明,大多数“超级地球”都是由岩石组成的,就像地球一样。此外,科学家在研究了这些系外行星后发现,虽然存在各种各样的“超级地球”,但在一个行星系统内的所有“超级地球”在轨道间距、大小、质量和其他关键特征方面趋于相似。

  是什么过程产生了太阳系中的岩质行星,同时也产生了相似的岩质“超级地球”呢?

  研究人员依据此前对木星卫星形成的研究理论提出,对于特定大小范围的尘埃颗粒,将尘埃颗粒拖向木星的引力和气体携带其向外流动的力完美地相互抵消。这种力量的平衡创造了一个物质环,这个环可能是“行星工厂”的所在地。由于气体驱动的迁移,天体会在环内生长,直到它们足够大才能离开环。在那之后,它们便停止了生长,这就解释了为什么这个过程会产生相似的“超级地球”。


内容来源:中国科学院

来源:中国科学院

原文链接:http://www.cas.cn/kj/202301/t20230117_4872482.shtml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交流、公益传播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电话:(010)86409582

邮箱:kejie@scimall.org.cn

相关推荐 换一换

  • 孙击翔
    0
    科技自立自强离不开基础研究的夯实
  • 任家良
    0
    阳康”后,意味着已经转阴了,但仍会遗留一些症状,比较常见的有咳嗽、嗓子不舒服、食欲不佳等等。但是,刚经过一段时间的“躺平”,很多人一看到转阴了,立马就兴奋了,想着大吃大喝来补补,饮食也不忌口了,甚至还吃上了辣椒。
没有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