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研究促进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精准诊治

科技工作者之家  |   2022-11-20 16:24

作者:朱汉斌 陈鋆 来源:中国科学报

11月17日,《自然综述-疾病导论》(Nature Reviews Disease Primers)发表了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研究员梁洋团队最新研究成果,有望促进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精准诊治。梁洋研究员为该论文通讯作者,李欢副主任医师、胡芳博士为共同第一作者。该工作得到了国际血液肿瘤领域诸多顶级专家的高度评价。

该研究对诊治困难的髓系恶性肿瘤,从流行病数据、分子机制、诊断与鉴别诊断、预后分期系统、治疗路径的最新进展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分析,帮助MDS患者做到了精准的诊断和治疗,达到治疗强度既不会不够也不会过犹不及的目标。

MDS是一种具有多种基因型和表型,异质性很强的髓系恶性肿瘤,其主要特征是无效造血,并有高风险向急性髓系白血病(AML)转化的风险,又被称为“冒烟白血病”。流行病学数据表明,MDS发病率在经济发达地区有逐年增加的趋势,但流调数据需要进一步完善。

MDS的表型和/或基因型与再生障碍性贫血、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和AML等髓系疾病存在机制上的部分重叠。分子生物学发现,有两大类基因(RNA剪切元件和甲基化基因)在MDS中均有高频突变,而免疫和代谢等多种因素在MDS的发病过程中也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在该工作中,梁洋团队对最新的2022第5版世界卫生组织髓系血液肿瘤分型和2022国际专家共识分型关于MDS的分型进行了比较,其目的是为了更加精准地诊断该疾病并分类。

目前有四种国际预后评分系统(WPSS、IPSS、IPSS-R、IPSS-M)合理准确地提供了MDS患者的生存预后,并对治疗提供了指导。低风险MDS患者的治疗推荐顺序为改善生活质量、延缓疾病进展和根治性治疗(造血干细胞移植);高风险MDS患者的治疗推荐顺序与低危正好相左,治疗目标包括降低向AML转化风险和延长生存期等。

由于MDS为老年人群高发,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重,对于该类疾病的诊治需求预计将越来越多。尽管目前造血干细胞移植是唯一有可能根治MDS的治疗技术,但真实世界中,只有不到10%的患者通过造血干细胞移植获得痊愈。 目前对MDS患者进行的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仍有优化空间。

梁洋团队指出,随着对MDS生物学认识的进步,该研究将为新的治疗方法研发提供广阔前景。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梁洋研究员在Nature Reviews Disease Primers、Cancer Cell、PNAS等高水平同行评议专业杂志发表多篇临床及科研文章,累计引用次数2300余次,著有2篇ESI高被引论文;同时担任Leukemia、JITC、eLife等高水平国际杂志审稿人,目前为Nature旗下血液国际一流刊物Leukemia杂志通讯编辑。

相关论文信息: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72-022-00402-5


  • 王立正
    0
    科技工作者之家是一个很好的平台,使我知道了许多以前不知道的知识!
  • 王淼
    0
    希望别人好,别人未必好,但你肯定会好,因为你内心美好。见不得别人好,别人未必不好,但你肯定不好,因为你内心不美好。
  • 王淼
    0
    希望别人好,别人未必好,但你肯定会好,因为你内心美好。见不得别人好,别人未必不好,但你肯定不好,因为你内心不美好。
  • 何正花
    0
    通过这个平台,每天学习知识不断进步
  • 陈昌启
    0
    我国中山大学新研究促进骨髓増生异常综合症精准诊治。
  • 卞勤
    0
    科界这个平台,帮我学习,助我进步,
  • 李秀文
    0
    为科技工作者之家点赞,让我们开阔眼界,增长见识。
  • 刘曦
    0
    本报呼和浩特11月20日电 (记者陈沸宇、翟钦奇)冬日里,一辆印有“乌兰牧骑”字样的大巴车行驶在阴山下的草原上。车外寒风阵阵,车内热情如火,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乌拉特中旗乌兰牧骑队员们排练着快板书《二十大精神指航向》:“竹板一打震天响,二十大精神来宣讲……”眼下,这一合辙押韵、朗朗上口的快板书,已在乌拉特中旗不少牧民口中传诵。
  • 丁锐
    0
      激发青少年好奇心和想象力,增强科学兴趣、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育一大批具备科学家潜质的青少年群体,为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夯实人才基础知识
  • 陈小荣
    0
    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学习科学知识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