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揭示幽门螺杆菌如何“走出非洲”

中国科学院  |   2022-11-16 11:01

  11月1日,中国科学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研究员Daniel Falush团队与挪威奥斯陆大学合作,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在线发表了题为Repeated out-of-Africa expansions of Helicobacter pylori driven by replacement of deleterious mutations的研究论文,报道了多次新的幽门螺杆菌非洲谱系“走出非洲”,并逐渐取代欧洲、中东当地谱系的独特进化历史。该研究证实“走出非洲”过程中“瓶颈效应”造成的有害突变累计是后续迁徙和取代其他地区当地谱系的原因。    

  幽门螺杆菌是一种寄生在人体胃内的细菌,是世界上人群感染率颇高的细菌之一。幽门螺杆菌感染会导致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并会显著增加胃癌风险。以往研究通常认为幽门螺杆菌与其宿主人类具有颇为相似的进化历史,在人类祖先5万年前通过一次“走出非洲”事件被传播至世界各地。

  该研究分析来自非洲、欧洲和亚洲的幽门螺杆菌基因组序列,发现至少存在三次独立的“走出非洲”事件。研究进一步表明,在遗传多样性水平相似的情况下,与非洲菌株相比,欧亚菌株积累了更多的非同义突变,证明了最初迁徙出非洲后对于细菌适应性产生了重要影响。作为杂合体的欧洲菌株缺乏亚洲血统(ancestry),表明了后续基因融合过程中这部分血统被取代。

  研究表明,尽管幽门螺杆菌依赖人类传播,但其DNA与人类DNA的传播模式不同。该研究证明重要种群事件(如“走出非洲”)影响细菌适应性以及种群动态变化模式。

  研究工作得到上海市市级科技重大专项等的支持。

  论文链接   

幽门螺杆菌hpEurope菌株祖先血统(ancestry)构成


内容来源:中国科学院

来源:中国科学院

原文链接:http://www.cas.cn/syky/202211/t20221115_4854915.shtml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交流、公益传播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电话:(010)86409582

邮箱:kejie@scimall.org.cn

相关推荐 换一换

  • 耿磊
    0
    为科技工作者之家点赞,科普科学知识,掌握前沿资讯。
  • 贾慧祥
    0
    为祖国的强大点赞,为和平年代的我们感到骄傲。
  • 贾慧祥
    0
    为祖国的强大点赞,为和平年代的我们感到骄傲。
  • 夏妮
    0
    科技创新和科学普及同等重要,请大家一定要重视科学普及工作。
  • 许宁
    0
    为科技工作者之家点赞,科普科学知识,掌握前沿资讯。
  • 金光
    0
    科技工作者之家是我每天学习的平台,活到老学到老感谢这个平台!!
  • 张彤
    0
    以科技创新助力社会主义强国建设
  • 史庆垒
    0
    科界是个很好的学习平台,使我进步开阔眼界!非常感谢!
  • 李宝莲
    0
    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普及科学技术建设美好生活
  • 王海梅
    0
    学习宣传科普知识,提升科学文化素养!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