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科学报
紫花苜蓿。 中国农科院供图
本报讯(记者李晨 通讯员付松川)近日,中国农科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饲草育种与栽培科技创新团队,探索了机器学习算法在紫花苜蓿基因组预测中应用的可行性,构建了基于紫花苜蓿秋眠性状基因组的最佳预测模型,准确预测了紫花苜蓿秋眠性,为利用基因组预测方法开展紫花苜蓿分子育种提供了重要参考。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园艺研究》。
紫花苜蓿被誉为“牧草之王”,是草食动物的重要蛋白牧草。紫花苜蓿具有秋眠性,即有的品种在秋季休眠,有的不休眠继续生长。秋眠性是影响苜蓿再生性、干草产量的重要性状。该团队利用机器学习算法,可以根据苜蓿的基因型预先知道苜蓿是否秋眠,以及苜蓿在秋季的再生能力。
研究人员以全基因组关联分析鉴定到的分子标记为依据,利用候选SNP位点进行秋眠性表型预测,同时结合机器学习算法,获得类似于基于表型选择的预测准确率。
研究人员对5种预测模型进行了分析比较和交叉验证,发现SVM linear预测模型具有高准确率和最佳回归系数。进一步利用单株个体秋眠性表型预测品种内平均表型,结合单株个体秋眠性GWAS关联SNP标记和SVM linear模型进行平均表型预测,结果表明预测准确率可达64.1%。
相关论文信息:
https://doi.org/10.1093/hr/uhac225
《中国科学报》 (2022-11-14 第3版 综合)
来源:中国科学报
原文链接:http://news.sciencenet.cn//sbhtmlnews/2022/11/371965.shtm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交流、公益传播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电话:(010)86409582
邮箱:kejie@scimall.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