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培源认为,作为一名科学家,不能独立于社会之外,应该把科学研究和社会进步、国家的兴旺紧密联合起来。他一直活跃在国际舞台,为积极地开拓和发展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事业,促进世界和平做出了重要贡献。
周培源 来源:《周培源》(画册)
早在上世纪40年代,周培源就开始积极参加在国际科技界具有重大影响力的活动。1946年6月,在美国从事研究的周培源与赵元任、吴大猷赴英国出席了牛顿诞辰300周年纪念会。同年9月,他又赴法国巴黎参加了第六届国际应用力学大会,并与顾毓琇一起当选为大会理事。
1950年7月,应英国邀请,他作为科技界代表随团出访英国。这次出访给周培源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回家后他绘声绘色地讲述着出访的所见所闻,并对中国国际社会形象的改变欣喜万分。同年10月,周培源前往波兰出席了第二届世界和平大会。也是从此时开始,他不仅承担科学责任,也为促进世界和平贡献着一份力量。
1955年,周培源以中国科协首席代表的身份出席了世界科协大会和执行局会议,此后一段时间内,他几乎出席了世界科协组织的历次重要会议;1959年,周培源就任世界科协名誉秘书;1962年,他当选世界科协副主席,并从这一年起一直以中国代表团团长的身份参与世界科协大会。
从1957年到1960年,周培源先后参加了4次国际科学家讨论和平问题的会议——帕格沃什会议。每次会议上,他都能用纯熟的英文,清晰地阐述我国立场,保障了中国的核心利益。1986年,已是耄耋之年的周培源依然活跃在世界和平舞台,他担任“中国人民争取和平与裁军协会”会长,出席联合国关于和平问题专家讨论会并发言。在就任这一职务时,他接待各国和平人士、团体,研究机构几十批之多。
不光要走出去,还要请进来
新中国成立后相当长的时间内,中国科技领域的国际交流合作,就像中国外交一样,面临着破冰的艰巨任务。从1949年到1966年,周培源平均不到半年出访一次,相继访问了英国、波兰、匈牙利、苏联、民主德国、比利时、加拿大、芬兰、奥地利、印度、保加利亚、日本、瑞士、阿尔巴尼亚和罗马尼亚等国,在国际上结交了大量爱好和平、关注科学发展的朋友。
湍流研究领域世界四位顶尖大师 来源:《周培源》(画册)
想要进一步发展国际和平事业和国际学术交流合作,不光要走出去,还要请进来。
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支持下,中国科协于1963年成立了“世界科协北京中心”。第二年,“世界科协北京中心”举办了“北京科学讨论会”。
1964年北京科学讨论会开幕式会场 来源:《周培源》(画册)
此次会议共吸引了亚、非、拉及大洋洲44个国家和地区的367位科学家参会。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此次大会,毛泽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会见了与会代表;郭沫若、李四光在大会上发表了讲话。在长达11天的会议里,来自世界各地的科学家们宣读了299篇学术论文。周培源作为中国代表团团长,与参会各方深切交流科研经验和成果,加深了国际科技交流合作。
2年后,“北京中心”又举办了“暑期物理讨论会”。共有四大洲的34个国家和地区的144位物理学家参加,周培源仍然担任中国代表团团长。会议收到了99篇学术论文,涉及基本粒子、原子核物理和固体物理等物理学的很多领域,质量很高。毛泽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又一次会见了全体与会代表。
这两次会议的成功,对于提高我国在国际科技界的形象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也让国内科技工作者有机会接触到国际科技前沿领域。
中美科技交流的奠基人
改革开放以后,周培源担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北京大学校长、中国科协主席。作为享誉世界的科学家、人民外交家,以及备受尊重的“和平老人”,他充分发挥了主场优势,外事接待工作更加繁忙。
据不完全统计,从1972年以来,周培源参加接待过美国总统尼克松、卡特、里根等国家首脑,30多个国家的部长、议长、州长,20多个国家的驻华使节,40多位世界名校校长和科学院院长。除此之外,周培源还接待了从艺术家、教授到青年学生等各阶层的代表团、来访者。
长期的外事和科技管理工作磨砺,使周培源从一位爱好和平的科学家,逐渐成长为政治立场坚定、外事活动能力极强、熟悉国内外教育情况,同时又具有很高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的社会活动家。也因此,他顺理成章地肩负起中美《上海公报》发表后,第一次文化交流的重要使命。
1978年10月11日,76岁高龄的周培源率团赴美谈判。经历艰苦的斗争,周培源以极强的原则性、坦诚务实的态度、机敏灵活的谈判技巧,最终胜利完成了任务,于20日与美方达成了互派留学生和访问学者的口头协议。
2个月后,新中国第一批派赴美国的访问学者启程了。这些人恰好在美国见证了1979年元旦中美建交、1979年1月邓小平访美,1979年第一批美国来华留学生、访问学者启程。周培源也被人们誉为中美科技交流的奠基人。
改革开放后,周培源的出访更加频繁。他多次以不同身份率团赴各国考察访问、参加学术会议,或进行双边会谈、签署合作协议,为我国科技界登上国际舞台、缔结国际合作打开了一扇扇大门。
1991年,第41届帕格沃什会议在北京召开,已经89岁的周培源积极参与了大会的筹备工作,并带病主持开幕式。会议主席罗特布拉特在致辞时介绍:“34年前,中国科学家从帕格沃什运动发起时就积极参加。”随即他把目光投向年迈的周培源,顿时会场响起了经久不息的热烈掌声。
周培源为了世界和平与科技合作交流,在国际上奔波了半个多世纪,搭建起让世界了解中国的重要桥梁,为祖国争得了利益和荣誉,为全球和平与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他以自身渊博的学识和人格魅力赢得了广泛的敬重与认可,他对祖国、对国际和平事业、对科学家精神与责任的坚守,铸就了一座永载史册的丰碑,永远留在国际舞台上、留在世人心间。
文:采集工程项目办公室/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