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区划沿革 | 江苏省

中国测绘学会  |   2022-09-22 14:36
行政区划承载了城市变迁的记忆。我国的行政区划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们或更名、或撤销,或合并......让我们一起去回顾我国行政区划的变迁吧~江苏省因古代境内有江宁、苏州两府,各取其首字而得名。简称“苏”。商朝后期至西周,分属徐国和吴国。秦时长江以南属会稽郡,以北分属东海郡和泗水郡。西汉时先后分属楚国、荆国、吴国、广陵国、泗水国等国,以及会稽郡、丹阳郡、东海郡、临淮郡、琅邪郡、沛郡等郡。东汉时长江以南属扬州,以北属徐州。三国时分属孙吴和曹魏。南北朝时期,大体上以淮河为界,以南属南朝,以北属北朝。隋时分置苏州、常州、蒋州(今南京)、润州(今镇江)、扬州等州。唐时分属河南道、淮南道及江南东道。宋时分属江南东路、两浙路、淮南东路、京东东路和京东西路。元时分属江浙行省、河南江北行省。明时先后属直隶、南直隶。清时先改南直隶为江南省,后分江南省为江苏省和安徽省,为“江苏”地名之始。中华民国时期仍为江苏省,期间析置上海市。1949年,分设苏北行署区、苏南行署区及南京直辖市。1953年,苏北行署区、苏南行署区及南京直辖市合并为新的江苏省。1958年3月至1959年1月,江苏省松江专区的上海、嘉定、宝山、松江、金山、川沙、南汇、奉贤、青浦9县和南通专区的崇明县先后划归上海市,松江专区撤销。南京市因与北京相对应而得名。三国吴,东晋,南朝宋、齐、梁、陈时曾为国都。六朝时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南宋时为江宁府,后改为建康府。元时为集庆路。明初时为应天府,国都,后改为江宁府。明、清时先后为南直隶、江南省、江苏省治所。1912年、1927年至1949年曾为中华民国首都。1912年至1927年曾为江苏省省会。1927年至1949年为直辖市。1949年至1952年复为直辖市。1953年起为省辖市、江苏省行政中心。1994年起为副省级市。泰州市相传取“通泰”之意而得名。西汉时置海陵县并延续。隋时先后属扬州、江都郡。南唐烈祖升元元年置泰州。宋时属淮南东路。元时先后属泰州路、扬州路。明、清时属扬州府。中华民国时期为泰县。1949年设泰州市,为原苏北行署区行政中心。1954年至1958年曾为江苏省辖市。1996年起为地级泰州市。扬州市因此地“渐太阳位,天气奋扬”而得名。秦、汉时为广陵、江都。北周时为吴州。隋时始称扬州。元时曾为江淮行省治所。1912年改为江都县。1949年设扬州市,属扬州专区。1949年至1952年曾为苏北行署区行政中心。1953年属江苏省扬州专区。1954年起为江苏省辖市。1983年,扬州地区与扬州市合并为地级扬州市。无锡市无锡地名的由来有几种说法。一说是因境内有锡山产锡,到西汉时殆尽而得名。一说是因战国时楚国春申君在此治水“立无锡塘、治无锡湖”而得名。一说是因生活在这里的古越人部落崇拜的一种图腾而得名。一说是“无锡”为古越语,其意已不可考。西汉时置无锡县。新莽时改为有锡县。东汉时复为无锡县。元时为无锡州。明时复为无锡县。清雍正四年(1726年,一说雍正二年)析置金匮县。1911年无锡、金匮两县合并为无锡县。1949年析无锡县置无锡市。1949年至1952年曾为苏南行署区行政中心。1953年起为江苏省辖市,无锡县属苏州专区。1958无锡县划归无锡市。1962年无锡县改属苏州专区。1983年无锡县又划归无锡市。1995年无锡县改为锡山市。2000年撤销锡山市,改为无锡市锡山区和惠山区。原苏南行署区1949年设置,地域范围为江苏省长江以南除南京市以外地区,辖无锡市和镇江、武进、苏州、松江4个行政分区。1952年撤销,并入江苏省。原苏北行署区1949年设置,地域范围为江苏省长江以北地区,辖扬州、泰州、南通、盐城、淮阴(淮安)5个行政分区。1952年撤销,并入江苏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