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项保障合力支撑,为严守耕地红线“保驾护航”

中国测绘学会  |   2022-07-21 14:41
工作背景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耕地保护工作,粮食安全是关系国家经济的大账本,是关系国家安全的大战略,是关系民生福祉的大根基。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耕地保护的重要性,提到“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耕地红线要严防死守,18亿亩耕地红线仍要必须坚守”、“农田就是农田而且必须是良田”……深切叮咛,声声在耳。宁波市测绘和遥感技术研究院围绕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目标,组建专项保障团队,充分发挥技术优势,形成耕地保护合力,从底数摸排、变化监测与分析、机制保障三个维度,有力支撑耕地保护各项工作开展。工作开展情况针对耕地保护全生命周期管理四个方面的需要:垦造生成、保有维护、利用转换和补充调整,按照持续性动态跟进、常态化保障服务的思路开展以下工作。1保障耕地垦造生成率先在全省开展宜耕后备资源潜力调查,摸清宁波市的一般可垦造耕地、滨海潜力、建设用地复垦潜力、提质改造潜力的底数,并对宜耕后备资源潜力分等定级,评价开发适宜性,编排开发时序。2保障耕地保有维护全面推行耕地保护动态监测与评估,摸清我市耕地“非农化”图斑信息和设施农用地变化情况,掌握年度耕地质量变化情况,建立全市土地整治地块数据库,同时配合“耕地智保”场景应用建设,做好“铁塔视联”技术支撑,加强“人防”+“技防”,有效遏制破坏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行为。3保障耕地转换利用对各区县(市)上报的土地征收成片开发方案进行逐项检查,对重大项目方案及存疑方案实地踏勘,高效保障我市土地征收成片开发方案顺利通过审批。4保障耕地补充调整基于“十四五”期间宁波市宜耕后备资源潜力应用长效机制研究成果,建立一套宜耕后备资源潜力准入退出标准,及时更新宜耕后备资源潜力年度数据库,确保宜耕后备资源潜力的现势性、准确性。工作成效通过保障耕地保护全生命周期各项工作的开展,在底数摸排、变化监测与分析、机制保障三个工作维度上分别取得工作成效。一是动态构建耕地资源“潜力图”。统筹把好耕地补充源头关,有效遏制造地涉林、涉海等问题,避免指标入不了库等现象,为耕地保护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空间决策支持,进一步指引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时空配置。二是联合织密耕地变化“监管网”。运用遥感、无人机“智眼”,融合数字化场景,形成天空地网全覆盖监测,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基本农田“非粮化”,助力形成耕地违法行为“早发现、早研判、早预警、早处置、早整改”的动态闭环管控。三是协助完善土地管理“机制链”。通过土地整治的前期技术审核、中期监测监管、后期管护利用的支撑,协助管理部门形成土地整治有关管理办法,加强新增耕地的全过程监管,在实践中推动耕地保护制度进一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