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孙琳
近日,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在北京发布《2022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发展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白皮书显示,2021年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总体产值达到4690亿元人民币,较2020年增长16.29%。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领域自主创新能力持续提升。2021年,我国卫星导航专利申请累计总量(包括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突破9.8万件,继续保持全球领先。当前,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领域企事业单位总数量保持在14000家左右,从业人员数量超过50万。
具体来看,包括与卫星导航技术研发和应用直接相关的芯片、器件、算法、软件、导航数据、终端设备、基础设施等在内的产业核心产值同比增长约12.28%,达到1454亿元人民币,在总体产值中占比为31%,增速高于上一年;由卫星导航应用和服务所衍生带动形成的关联产值同比增长约18.20%,达到3236亿元人民币,在总体产值中占比达到69%。
“可见,在‘十四五’多重政策支持和市场形势持续利好的共同作用下,产业发展已基本恢复到新冠肺炎疫情前2019年和2017年的增长情况,呈现稳健态势。且随着新基建、数字经济、东数西算等国家战略实施,时空大数据、城乡数字底座、无人系统、智能信息服务等蓬勃发展,进一步拓展了时空信息的广阔市场,推进了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在各行业各领域的深化应用,拉动了产业经济效益的显著提升。”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研究院执行院长李冬航对记者表示,产业总体发展状况体现出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具有良好韧性和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强大动能。
当前北斗系统在行业及大众消费领域已实现较大规模应用,在某些重点领域也呈现标配化应用态势。
如在交通运输方面,北斗在重点营运车辆、海事公务船、长航公务船、助导航设施及系统中的装备率已达到100%;北斗在邮政快递干线车辆、救助打捞公务船上的装备率已接近或超过98%。
在公安行业,北斗在指挥调度和通信保障方面的应用占比已接近100%,在移动警务方面的应用占比也接近80%。
北斗卫星导航芯片或模块也已越来越多地嵌入大众智能手机和穿戴式设备中。以手机为例,2021年申请进网检测手机产品507款,其中支持定位功能共421款,占比高达83%。此外,随着室内外无缝定位技术的不断创新,泛在定位导航服务能力的不断提升,以及未来国家综合时空服务体系的发展,北斗时空服务的覆盖范围正实现前所未有的扩大。
对此,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副会长、华大北斗董事长兼总经理孙中亮表示,如北斗高精度定位在共享出行领域已呈现出积极推动作用,已成为解决共享单车无序停放这一城市治理难题最合适的技术手段。据了解,目前搭载国产北斗高精度定位芯片的北斗高精度共享单车投放已突破500万辆,覆盖全国450余座城市。
白皮书还指出,当前传统产业正面临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升级的巨大浪潮。可预见,未来两三年,伴随智能交通、智慧能源、智能制造、智慧农业及水利、智慧教育、智慧医疗、智慧家居和智慧政务等10大数字应用场景的发展,北斗/GNSS与5G、云计算、区块链等技术的融合创新必将极大赋能传统行业领域,形成数字化发展革新,催生出更广阔的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大市场。
为了更好促进产业发展,李冬航表示,建议建立适合产业发展新阶段市场化、规模化、国际化发展协同管理体制机制;在营造良好环境条件方面,不仅要充分结合国家战略发展需要,利用政策优势,还要加快法律法规制度建设;在产业结构优化方面,应以国家层面强化资源统筹,并扶植行业和区域产业龙头,推动“+北斗”深化发展,促进时空信息服务业态发展,从而带动行业特别是区域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形成巨大增值赋能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