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名科考队员冲顶珠峰,世界海拔最高的自动气象站建成。而在过去一年多时间,中国已经在珠峰搭建了8个气象站,实现了珠峰完整的海拔气象梯度观测。新闻1+1今晚连线总台记者陈琴,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青藏高原与极地气象研究所副所长丁明虎,共同关注:青藏高原科考的“巅峰使命”。
13名科考队员冲顶珠峰
13名科考队员冲顶珠峰,首次在珠峰海拔8830米处,成功架设了世界上海拔最高的自动气象站,2022年5月4日中午,随着13名珠峰科考队员的成功登顶,中国对珠峰地区的综合性科考,也掀开了崭新一页。除此之外,此次“巅峰使命”珠峰科考,还有哪些任务与细节?
浮空艇综合科考团队驻地野外工作方舱灯火通明
总台记者 陈琴:我现在所在的地方,是定日县扎西宗乡巴松村,参加此次科考活动的浮空艇综合科考团队驻地,这里的海拔是4300米,距离珠峰大本营40分钟车程,距离中科院珠峰站只有一两公里。可以看到,现场已经搭建起了4个野外工作方舱,包括19个板房。由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中科院空天信息研究院和长春光机组成的联合科考队,是整个“巅峰使命”珠峰科考活动中最大的一个团队,总共有63人,现在已经抵达的有61人。
此时此刻,野外工作方舱中,仍是灯火通明,团队还在做着仪器仪表的调试工作。为再过几天的浮空艇升空,正在做着最后的准备工作。
巅峰使命珠峰科考活动最新工作进展
总台记者 陈琴:今天(5日)早上8时半,我抵达了珠峰大本营海拔5200米的位置,为什么要那么早去?因为要跟一批科学家,包括我们第二次青藏科考队的队长、中科院院士姚檀栋,浮空艇综合科考队队长高晶老师等,搭乘直升机到达珠峰6500米、7028米的高度进行探测,要把一些科学仪器设备用直升机的方式下放到相应位置上,同时我们还在6800米的位置寻找珠峰的东绒布冰川的冰芯钻取点。
今天还有两支队伍,一支是来自于中科院西北环境院的团队,还有北大环境院的朱彤院士所带领的团队,他们此时此刻也是抵达了5800到6300米的位置。这次“巅峰使命”珠峰科考共有5个科考分队、16支科考小组的270多名科考队员参加科考任务,他们现在也是分布在珠峰的不同海拔高度上。
“地球第三季”青藏高原情况如何?
当新闻中关于南北极冰川融化的信息时常出现,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被称为“地球第三季”的青藏高原,又在面临怎样的情况?“巅峰使命”科考研究,为什么要对珠峰冰川进行一次全面“体检”,相关工作又在怎样推进?
中国珠峰梯度气象观测体系初步建成意味着什么?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青藏高原与极地气象研究所副所长 丁明虎:我们现在已经在珠峰地区布设了8个不同海拔高度的气象站,意味着我们的气象观测体系,覆盖了从海拔8800米到海拔5200米不同的生态系统,包括冰川、冻土、积雪等多个要素。这个体系能够极大提高我们对高原气象的了解能力,能够极大提高我们的气象预报能力。
另外,它也证明了我们中国在科考方式上有了重大的转变。因为以前的时候,我们科学家自己做事,完成任务的能力实际上是有限的,而这次也是充分发挥了科学家、地方政府,以及西藏登山队的作用,共同协力完成了这个任务。这种科考方式的转变,对我们的观测体系以及以后增强高原观测能力都将有重大影响。
珠峰气象站架设后观测到的数据有何珍贵价值?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青藏高原与极地气象研究所副所长 丁明虎:这些数据在全世界来讲都是独一无二的,我们现在已经架设了8个气象站,每一天的数据获取,都是在弥补空白。如果这个观测系统能够坚持长达一年甚至更长时间的话,相关数据向全世界公布,我们就能够吸引全世界的科学家共同关注青藏高原的研究,共同推进青藏高原的生态保护,也能增强咱们对青藏高原的预报能力以及防灾减灾能力。
为何要对珠峰冰川做全面“体检”?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青藏高原与极地气象研究所副所长 丁明虎:高原的冰川对人类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一方面它有很大的好处,比如说青藏高原的冰川作为“亚洲水塔”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影响咱们东亚地区到东南亚地区大约20亿的人口,起到福利、福祉的作用。另外由于气候变化,高原冰川也会发生很多的灾害,从1970年到2020年,青藏高原的冰川整体上大约退缩了17%,特别在最近几年,高原冰川灾害增多给高原人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那么它在未来会怎么变化?我们了解得还不够清楚,为了高原地区能更好地发展,了解应该如何更好地保护高原的冰川,保护高原的生态环境,我们必须要加强对高原的研究,这样的话才能增强我们利用冰川的能力,同时也能避免冰川灾害。
这一次,我们有很多高科技手段!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青藏高原与极地气象研究所副所长 丁明虎:与20世纪70年代的第一次青藏高原综合科考相比,2017年我国启动的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考察研究,在各方面有了明显进步。以前我们的前辈做考察,更多的是依靠人扛、牦牛运输,所以考察的规模和地点都是有限的,科学研究的涉及的方面也是有限的。
第二次青藏高原科考针对8个问题开展研究,为什么能做到这一点?核心就是因为我们现在有了非常多的高科技手段。我个人觉得第一次青藏高原科考更多的是针对我们如何认识青藏高原,然后了解青藏高原,而现在我们的目标则是直接瞄准了如何保护青藏高原来开展研究,我们的科学考察的理念也得到了很大的上升,这也是我觉得非常重要的一个区别。
对未来科考活动成果有何期待?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青藏高原与极地气象研究所副所长 丁明虎:从我个人的角度,还是最关注8个梯度气象站的架设。如何它们能够长期持续的获取数据,就能很好弥补我们在高原地区,特别是极高海拔地区的气象观测空白。一直以来,我们中国乃至全世界对高山气象,特别是青藏高原的气象预报和预估能力是非常有限的,我们对青藏高原的人民提供保护的能力也是不够的。
如果检测数据充分发挥作用,就能够极大地提升我们对高原气象的预报水平,进而我们也能够给高原的人民带来更好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