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生物技术网
在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肺炎疫情日益严峻的当下,国内的科研团队正在紧急攻关。
1月26日,上海科技大学饶子和/杨海涛课题组测定的2019-nCoV冠状病毒3CL水解酶(Mpro)的高分率晶体结构对外公布。发布的联合攻关团队表示,此举以便有更多的科技工作者、特别是从事药物研发的科技人员使用。
晶体结构的坐标可到PDB蛋白质结构数据库(Protein Data Bank, PDB)下载(PDB ID: 6LU7)。饶子和院士和蒋华良院士强调,希望大家一起努力,研发出更多更好的抗新型肺炎药物。(注:目前蛋白质结构坐标已投递,系统正在处理中。如有急需,可以与发布方联系。联系邮箱:liux@nankai.edu.cn)
就在此前一天,1月25日,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宣布:由蒋华良院士和饶子和院士领衔、20余个课题组参与的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和上海科技大学免疫化学研究所抗2019-nCoV病毒感染联合应急攻关团队筛选出了以上具备治疗潜力的药物。
攻关团队利用前期抗SARS药物研究积累的经验,开展了抗2019-nCoV药物研究。2003年“非典”暴发之后,饶子和果断促成多方合作组成了一支富有战斗力的“SARS研究小组”,仅一个月就首次解析出SARS冠状病毒蛋白酶的三维结构,为抗SARS研究奠定了科学基础。
具体来说,饶子和、杨海涛团队快速表达了2019-nCoV病毒的3CL水解酶(Mpro)并获得了高分辨率晶体结构,在此基础上,联合小组综合利用虚拟筛选和酶学测试相结合的策略,重点针对已上市药物以及自建的“高成药性化合物数据库”和“药用植物来源化合物成分数据库”进行了药物筛选,迅速发现了30种可能对2019-nCoV有治疗作用的药物、活性天然产物和中药,建议在2019-nCoV感染肺炎患者临床治疗中予以考虑和关注。
联合攻关团队发现的候选药物包括:蛋白酶抑制剂茚地那韦(Indinavir)、沙奎那韦(Saquinavir)、洛匹那韦(Lopinavir)、卡非佐米(Carfilzomib)、利托那韦(ritonavir)等12种抗HIV药物,2种抗呼吸道合胞病毒药物,1种抗人巨噬病毒药物,1种抗精神分裂症药物,1种免疫抑制剂以及2种其他类药物。
值得一提的是,1月24日下午,科技部党组书记、部长王志刚主持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落实国务院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会议要求,就集中力量加快疫情防控科技攻关听取专家意见,研究部署下一阶段工作。20多位科研一线专家从病毒溯源、临床救治方案、治疗药物、疫苗、中医药防治等多个方面介绍了情况,并围绕一线疫情防控紧迫需求以及下一步科技攻关重点突破方向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来源:biotech-china 中国生物技术网
原文链接:http://mp.weixin.qq.com/s?__biz=MjM5ODU5NDgyMg==&mid=2653946769&idx=3&sn=9c566d033476df156ef0c6416a52a96c&chksm=bd0cf3f88a7b7aeeb7112313410a1cb5cf8bd6b9b762e38641dfe0937eed28b7efd25432c466&scene=27#wechat_redirect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交流、公益传播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电话:(010)86409582
邮箱:kejie@scimall.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