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原子数目可控、长相干时间、相互作用可调的中性原子体系已成为量子计算、量子模拟和超冷分子阵列研究的重要平台,其中制备任意形状无缺陷的单原子阵列是在该平台开展上述研究的前提和基础。自2016年美国和法国的两个研究团队同步利用单原子重排技术实现无缺陷单原子阵列的制备以来,人们对单原子阵列的调控能力在不断提升,阵列的维度从一维拓展到二维和三维,原子的数目从50个扩展到数百个;每一次调控能力的提升都拓展了在平台上开展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催生了一批重要的实验进展,如量子多体疤痕态的发现、自旋液体的探测等。
然而在量子计算和量子模拟的研究中,当量子比特的数量扩展以后,同核体系在量子逻辑门操作和量子比特的初始化和状态读出时存在突出的串扰问题。一个避免串扰的途径是利用异种原子共振频率的差异来建立光谱隔离的异种原子量子比特体系。这样的体系既可以用于执行量子计算中不同的任务,如其中的一种原子量子比特作为纠错码中的校验子,另一种原子作为数据量子比特,如此可能有效地执行纠错并避免串扰;也可以用于量子模拟中,因为额外的操控自由度为多组分多自旋体系的模拟提供了条件。所以,相比同核体系,异核原子体系在量子模拟、量子计算和量子精密测量等领域有更加广阔的应用前景。此外,异种原子阵列体系的建立也是实现极性单分子阵列合成的必要途径。
国际上无缺陷异核原子阵列尚未见报道过,这其中的挑战在于异核单原子的装载和重排中对错位原子的处理。该研究团队通过精确调控激光的失谐和功率解决了两种原子均匀装载的问题,并发展了集团启发算法,结合优先级标定的算法,有效地排列了错位的原子,实现了15个87Rb加15个85Rb的异核单原子阵列。研究团队演示了该算法对不同二维原子阵列排列的有效性,展示了棋盘型、晶格交叉型、斑马线型等多种构型原子阵列。至此,结合团队前期在异核原子量子纠缠【Phys. Rev. Lett. 119, 160502 (2017)】、魔幻光阱异核原子均衡相干时间【Phys. Rev. Lett.124, 153201 (2020)】和异核原子相干形成单分子【Science 370, 331–335 (2020)】等方面完成的系列工作,该研究团队已经成功创建了独具特色的双组份单原子阵列平台,未来有望基于该多体量子平台在量子计算、量子模拟、单分子阵列、精密测量、多体物理等方面的研究中取得进展。
该研究得到了科学技术部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中科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和中科院青年创新促进会项目的资助。
从随机装载的异核原子初始阵列排列成多种不同形状的原子构型
内容来源:中国科学院来源:中国科学院
原文链接:http://www.cas.cn/syky/202203/t20220325_4829445.shtml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交流、公益传播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电话:(010)86409582
邮箱:kejie@scimall.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