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城市规划展示馆地下空间设计

中国照明学会  |   2022-03-18 10:49
  01.上海最潮的地下通道  这个仅3000平米的地下空间分成了四部分。A连接迪美地下商业的11米×91米的有坡度的大通道,B大通道尽头的4×43米展览通道,C连接人民广场地铁站的4×20米通道,D最后汇集ABC以及地面进入地下空间人流的380平方米的集散大厅。  这是四个功能性不同,尺度不同的空间组成的空间,需要一个有力故事框架把它们整合成一个整体。这是非常有难度的挑战 。  02.浪奔 浪流滔滔江水地面图案  从上海地铁十五号线吴中路站开始,设计团队致力于把一个交通空间变成一个有象征意义的城市公共文化空间。  水,塑造了上海独特的城市品格。设计师要在地道里创造一个明亮的翻涌的江河直到港口般的集散大厅以华丽的浪花轻轻拍打着上海,它就是城市规划展示馆主体。同时这个原来压抑的功能性的地下空间也会变成一个属于全上海市民的诗意和愉悦的城市社交文化场所。  03.滔滔一片潮流  A区迪美商业到城展馆主体地下室是个斜坡。设计师把这个通道设计成加速区。吊顶和墙壁用GRG形成波浪翻滚的效果。  设计师没有把整个通道都设计成波浪的原因是通道尽端的门洞只有6米,在这里通道收窄进入才4米宽的B区通道。所以把通道的一半留白隐喻江岸。而另一半则是涛涛一片潮流奔向上海。迪美通道  04.转千弯 转千滩  江水进入“闸”门后减速。加上B区本来就是展览区,需要放缓节奏。所以吊顶变成简单拱顶,延续A区一半蓝一半白的分区。白色墙壁上只安装两个大型屏幕,播放上海代表性的新落成的文化生活空间。  天花上采用参数化设计的波浪GRG造型模块塑造出了波澜壮阔的浪潮,并为了保证这片“水面”完整无暇的效果,最终在确保设备保证规范要求效果并得以落位的同时,把设备对视觉整体感的干扰也降低到了最低程度,实现了令人震撼的整体效果,澄澈的浪花在头顶和壁面翻滚。展览通道  05.江水永不休  设计师采用一个蓝色拱顶象征水光映射的隧道作为C区通道联系地铁。江水在这里缓速平静地流淌。  设计团队经过多次比较,最后用潘通4175C,552C,7451C三种蓝色作为渐变层次结合灯光设计叠加首创性地创造了中国第一个完全只用蓝色打造的室内空间。地铁通道  06.翻百千浪集散中庭  之后就是泛起千百浪的高潮集散大厅。设计师用最擅长的穿孔铝板以三层叠加模仿层层叠叠的浪潮把大厅各种零散孤立元素比如大型扶梯,玻璃幕墙,建筑内墙,礼品店,咖啡店,通道入口,临展厅入口围合而成一个连续激动人心的艺术场所。  但建筑师仅仅营建一个视觉奇观是不够。规划馆的地下空间就是一个微缩的水岸之城,它将在这里书写蕴含上海魅力的故事新篇。这里不仅是一个大型公共文化设施的功能空间,未来更将成为一个艺术氛围强烈的市民客厅,市集、展览、文创、表演都将一一在这里呈现,而可以想象的精彩远不止此。  透过包裹集散大厅的层层浪花,市民可以隐约看到城市规划展示馆的临展大厅。2000年初建成的上海城市规划展示馆于,是上海城市文化地标,也是上海对外宣传的重要窗口。  2022年的春节,上海城市规划展示馆完成了全面翻新整修工程,以焕然一新的面貌即将重新向公众开放。上海市民可以从地铁,迪美商业沿着地下通道乘着上海浪来城市规划展示馆看上海。一个我们引以为豪的熟悉但又藏着许多我们不知道的惊喜的上海。  项目名称:上海城市规划展示馆地下空间设计  设计公司:W-Mills by Wutopia Lab  主持建筑师:俞挺  照明设计:Wutopia Lab  色彩设计:Wutopia Lab,丝路视觉  建筑摄影:CreatAR Images  项目地址:上海  建筑面积:3000㎡建筑材料:穿孔铝板,GRG,环氧磨石,镜面不锈钢,玻璃  设计时间:2021  建设时间:2021~2022编辑:吴嘉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