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热”“考研难”短期难降温

科技工作者之家  |   2022-03-13 11:06

  3月11日,教育部发布《202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考生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基本要求》,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国家分数线”。各招生单位将根据《202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在国家分数线的基础上,自主确定并公布本单位各专业考生进入复试的要求。

图虫创意-1059814997580185637.jpeg

  国家分数线一公布,近段时间以来关于“考研热”与“考研难”的话题,再次上了热搜。特别相较去年的国家分数线,今年不少学科门类的总分基本要求都提升了不少。以新闻传播所在的文学门类为例,对A类考生的总分要求达到了367分,比去年提高了12分。整体而言,除了农学和军事学跟去年持平,其他门类涨超10分的比比皆是,即使人们印象中不够热的哲学,也达到了314分,比去年高了15分。

  面对如此涨幅,不少考生大呼“太卷了”!有调侃者言:“还是得读书,读书破万卷。”从全国研究生报考人数的数据来看,这个涨幅似乎也不太奇怪,水涨船高是正常现象。2021年考研报名人数为377万人,今年是457万人,增加了80万人,增幅21%,确实是大幅度增长。2020年的报考人数首破300万大关,是341万人,也就是说,两年涨了116万人。如果再往前看数据,2017年首破200万大关,是201万人,五年后的今天人数翻番,几乎是两三年就涨100万人。

  从这个意义上讲,考研热并非始于今年,而是一个持续了较长时间的现象,只是近两年呈现加速迹象,因此更令人关注。一个现象的出现,往往是多种因素叠加的结果,考研热也是如此,比如众所周知的就业因素,还有整个社会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原来很多本科生即可胜任的工作,现在大都需要研究生来加盟。

  一个经常被谈及的案例是,中学教师岗位有很多硕士和博士应聘,而且是名校毕业生,其中还不乏海归硕博士。从整体上看,这类所谓的“大材小用”,对我国的教育质量提升有促进作用。受过研究生层次教育的就业者,熟悉学术研究中的各种流派,知道不是什么东西都有标准答案,看待社会和个人的时候,往往能更包容、更多元,为创新提供了更好的思想打底条件。

  如果放眼世界,2020年开始的全球新冠疫情,造成了国家间人员流动的诸多不便,原本能够在其他国家觅得留学机会的同学,权衡之后很多选择了在国内深造,使得近两年考研人数提升明显。当然,还有考研人自身的个体因素。伴随经济社会对学科交叉融合人才的需求提升,一部分同学决定跨专业考研,还有一部分是在社会上短暂工作后决定回炉重造,或者有了新视界,甘心回校另求新学。不管是什么原因,确实让考研热了起来,也“卷”了起来。

  如果把目前研究生招收数据和考研人数增幅做对比,可知“考研难”不只是一种感觉。据教育部发布的《2020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2020年全国共招收研究生110.66万人,其中博士生11.60万人,硕士生99.05万人。据教育部发布的《2021年全国教育事业统计主要结果》,2021年全国共招收研究生117.65万人,其中博士生12.58万人,硕士生105.07万人。两相比较,2021年我国招收硕士生较2020年同比增长6.08%,而报考人数增幅则是10.6%。今年较2021年的报考人数增幅是21%,恐怕不能设想招收人数增幅也能如此——据央视报道,今年全国招收硕士生110万人左右。

  在此背景下,有全国政协委员提出“改革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模式为申请审核制”,引发社会热议。在分数水涨船高之际,如何超越分数选拔人才自然会被提上议程。类似建议主要是在如何选拔人才、改革评价方式上做文章,没有触及更多社会层面的问题,而对于“考研热”“考研难”,社会层面应做更深入思考。比如,有些就业门槛原本不必是硕士层次,更不必是带有211、985、双一流等各种帽子的高校的硕士生。

  当前需要面对的现实是,上述各种造就“考研热”“考研难”的因素,使得“考研热”“考研难”还会持续一段时间,短期内很难降温。经济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国民整体素质在提升,大家对高学历的需求也是顺理成章之事。所有努力奋斗、追求进步的考研人都值得尊重,不要动辄批评考研人是在“凑热闹”。

  当然,面对“考研热”“考研难”短期难降温的现实,长时间投入考研而无法取得预期结果的考研人,还是要理性看待考研之事,计算投入与产出之间的收益可能性。毕竟这是以“年”为单位计算的事项,时间成本要高过其他很多成本。

  • 宰相相
    0
    科技是一个好平台,让我们懂得了很多知识。
  • 闫冬
    0
    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是贯穿今年工作主线,各项工作都要向此聚焦,做到纲举目张
  • 王国文
    0
    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是贯穿今年工作主线,各项工作都要向此聚焦,做到纲举目张
  • 王国文
    0
    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是贯穿今年工作主线,各项工作都要向此聚焦,做到纲举目张
  • 贠亚新
    0
    科界是一个好平台我们能学到好多知识
  • 毛美英
    0
    ❤️混一天和努力一天,看不出任何差别,三天看不出任何变化,七天也看不到任何距离,但是一个月后你会看到话题不同,三个月后,会看到气场不同,半年后会看到距离不同,一年后会看到人生道路不同!所以,请不要在该吃苦的年纪选择安逸,走自己的路,为自己的梦想好好去奋斗,即使有人亏待你,时间也不会亏待你,人生更不会亏待你!❤️
  • 刘曦
    0
    ,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10140亿元,增长3.8%。加上调入资金及使用结转结余23285亿元,收入总量为233425亿元。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
  • 靳媛
    0
    科技创新和科学普及同等重要请大家一定要重视科学普及工作。
没有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