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药物所设计“变构+竞争”双重作用模式的高选择性RIPK1抑制剂

中国科学院  |   2021-12-20 13:30
  细胞程序性坏死(Necroptosis)是一种受控的细胞坏死方式,受体相互作用激酶1(RIPK1)在死亡受体介导的细胞程序性坏死通路中发挥关键作用。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开发靶向RIPK1的高活性、高选择性抑制剂能够为炎症性疾病、神经系统疾病、肿瘤、脓毒血症等的治疗提供新途径。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周兵、唐炜、许叶春研究团队,以处于临床Ⅱ期的RIPK1变构抑制剂GSK2982772为起始,并根据该小分子与靶蛋白中的结合模式特点,开展基于结构的合理药物设计,得到一类作用于双口袋的高活性、高选择性的RIPK1抑制剂。在TNFα诱导的U937细胞坏死模型中,该类衍生物相比较于阳性GSK2982772,抑制活性均提升10倍以上,IC50值达0.5 nM以下。进一步的晶体学研究表明,20/21号化合物同时占据了变构口袋以及ATP结合口袋,合理解释了抑制活性的提升。在激酶谱的测试中,在1μM的测试浓度下,21号化合物表现出优异的激酶选择性。在小鼠药代动力学研究中,该化合物表现出良好的药代动力学性质,口服生物利用度>99%。在TNFα诱导的全身性炎症反应模型(SIRS)中,该化合物在保护小鼠体温方面显著优于阳性参考GSK2982772。在LPS诱导的脓毒血症模型中,21号化合物在恢复小鼠体温、存活率以及抑制小鼠体内细胞因子风暴等方面展现出明显优于阳性的药效。  综上,研究揭示出一类具有新颖作用模式的高活性、高选择性RIPK1抑制剂,有望为全身炎症性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的治疗提供新策略。  12月16日,相关研究成果以Potent and Selective RIPK1 Inhibitors Targeting Dual-Pockets for the Treatment of 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 and Sepsis为题,在线发表在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上。研究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等的资助。  论文链接20/21号化合物结合模式分析
内容来源:中国科学院

来源:中国科学院

原文链接:http://www.cas.cn/syky/202112/t20211220_4818813.shtml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交流、公益传播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电话:(010)86409582

邮箱:kejie@scimall.org.cn

相关推荐 换一换

  • 张彤
    0
    以科技创新助力社会主义强国建设
  • 张彤
    0
    以科技创新助力社会主义强国建设
  • 苏明利
    0
    时代呼唤担当,民族振兴是青年的责任,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
  • 史庆垒
    0
    科界是个很好的学习平台,使我进步!开阔眼界!非常感谢!
  • 张南南
    0
    每天打开科技工作者之家app阅读文章已经成为习惯。
  • 刘原昊
    0
    科技工作者之家为我们搭建学习的平台获得新知识感谢感谢.
  • 刘益君
    0
    每天打开科技工作者之家app阅读文章已经成为习惯。
  • 张南南
    0
    每天来阅读文章学习新知识 Oh yeah
  • 缑宁
    0
    科界是个很好的学习平台,使我进步!开阔眼界!非常感谢!
  • 缑宁
    0
    科界是个很好的学习平台,使我进步!开阔眼界!非常感谢!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