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通讯的进化起源

科技工作者之家  |   2020-01-20 15:01

图片1.png

试想你在森林中徒步,或漫步在动物园,没有鸟儿歌唱,没有老虎咆哮,没有猴子叽叽喳喳,也没有人声,只有偶尔传来蟋蟀的唧唧声。脊椎动物之间的声音通讯是如此常见,以至于很难想象一个万籁俱寂的世界是什么样的。

但是,为什么喊叫、吠叫、咆哮或哞哞叫的能力会最先进化出来呢?据美国“优睿科”网站1月17日报道,美国亚利桑那大学的John J. Wiens和河南师范大学的陈卓(音译)研究陆栖脊椎动物中声音通讯的进化后,首次发现该进化可追溯至3.5亿年前。

作者建立了包括哺乳动物、鸟类以及两栖动物在内1800个物种的进化树,并将每个物种是否利用声音通讯映射到进化树上。此外,他们还进一步检测了声讯通讯是否在不同群体中独立出现,以及何时出现;是否与夜行性有关以及它是否倾向于保留在一个支系中。

发表在《自然通讯》上的这项研究显示:陆栖脊椎动物的共同祖先不具备通过发声进行交流的能力,在过去的1亿到2亿年间,声音通讯在哺乳动物、鸟类以及蛙类和鳄鱼等两栖动物中分别独立进化而来,且与夜行性密切相关。因为在没有光线的情况下,通过声音传递信号就成为了一种优势。作者推测,超过三分之二的陆栖脊椎动物都会通过声音进行交流,他们还发现,某些动物即使已经转为昼行性,仍保留了通过声音进行交流的能力。

Wiens说:“对于夜行性动物,进化出声音通讯是一种优势。对昼行性动物而言,这也不会成为劣势。有一些蛙类和哺乳动物,尽管它们数亿年前都是夜行动物,但它们转为昼行后仍然保留着声音通讯。”根据Wiens的说法,即使大多数鸟类都是白天活动,但仍然通过声音交流。有趣的是,许多鸟类在黎明鸣唱,有人推测这种“黎明合唱”的行为是从鸟类夜行祖先遗留下来的。

此外,研究表明声音通讯是一种非常稳定的进化特征。事实上,作者提出了这样一种可能性:一旦某个支系获得了通过声音进行交流的能力,保留这种能力的倾向可能比其它类型的信号更稳定,比如显眼的色彩或夸张、醒目的形态。

另一个出人意料的结果是,发声的能力似乎并不是物种多样化的驱动力。比如,鸟类和鳄鱼都通过声音进行交流,但目前已知鸟类接近1万种,而鳄鱼类却不超过25种。此外,目前已知的蜥蜴和蛇大约有1万种,但大多数不会发声,而哺乳动物约有6000种,其中95%都会发出声音。

Wiens说:“从小尺度来看,比如几百万年,声音通讯促进物种进化在某些类群中是说得通的,如蛙类和鸟类。但是在3.5亿年的进化尺度上,声音通讯似乎无法解释目前的物种多样性格局。”

作者指出,他们的发现可能不仅适用于声音通讯,还适用于其他由生态条件所驱动的进化特征。虽然之前有人提出生态条件对信号进化很重要,但人们认为它主要导致了亲缘关系很近的物种之间的细微差异。Wiens说:我们的研究表明,这种生态塑造信号进化的观点适用于数亿年的时间尺度,适用于信号的基本类型,比如是否能够通过声音进行交流。”

科界原创  

编译:灯丝   

审稿:alone    

责编:张梦

期刊来源:《自然通讯》

期刊编号:2041-1723

原文链接:

https://www.eurekalert.org/pub_releases/2020-01/uoa-ste011620.php

版权声明:本文由科界平台原创编译,中文内容仅供参考,一切内容以英文原版为准。转载请注明来源科技工作者之家—科界App。


相关推荐 换一换

  • 陶玉
    0
    科界:声音通讯的进化起源。进化起源
  • 王增年
    0
    研究表明声音通讯是一种非常稳定的进化特征。
  • 王增年
    0
    在没有光线的情况下,通过声音传递信号就成为了一种优势
  • 王朋云
    0
    在没有光线的情况下,通过声音传递信号就成为了一种优势
  • 张存岭
    0
    声音通讯是一种非常稳定的进化特征
  • 许礼华
    0
    首次发现该进化可追溯至3.5亿年前。
  • 刘浩
    0
    科界是个很好的APP,使我学习,使我进步,感谢
  • 孔福堂
    0
    研究表明声音通讯是一种非常稳定的进化特征。
  • 王宏
    0
    脊椎动物之间的声音通讯是如此常见,以至于很难想象一个万籁俱寂的世界是什么样的。
  • 张静
    0
    研究表明声音通讯是一种非常稳定的进化特征。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