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精神作为宝贵的精神财富,激励着广大科技工作者追求真理、勇攀高峰,为科技事业健康发展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
作为我国火箭推进剂创始人之一,93岁的李俊贤院士见证了从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到如今的“神舟”系列飞船的发展,他捐献积攒多年的300万元设立的博士创新基金,三年多来已经助推25名博士成长。
为国家争口气,是当年在国家一穷二白时,科研工作者们最朴素的情怀。
面对各种“卡脖子”的技术短板,广大科技人员惟有胸怀祖国,才能坚定不移地通过创新寻求突破,当年黄大年放弃国外的优厚条件,义无反顾回国,以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带领团队为我国“巡天探地潜海”填补了多项技术空白。
2017年1月,积劳成疾的黄大年因病逝世,住院期间他还曾打着吊瓶给学生们答疑解难。
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竞争。
眼下,在华罗庚家乡的华罗庚中学,一场生动有趣的课外活动正在举行,目的就是激发孩子们对科学的热爱。
华罗庚曾说,要甘做“人梯”,让年轻一代攀登科学的更高峰。
这种奖掖后学的育人精神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科研教育工作者。
来源:新闻联播、今日科协长按二维码关注
来源:jykp1555 江阴科协
原文链接: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5Njc4MTQwNQ==&mid=2699119320&idx=2&sn=0630965632b391bbe1b56f888d7220e4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交流、公益传播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电话:(010)86409582
邮箱:kejie@scimall.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