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专刊旨在收集靶向肿瘤坏死因子受体超家族 「TNFRSF」进行疾病治疗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新颖策略,揭示有关 TNFRSF 受体自我抑制和激活的新机制。新的文章专刊将推动我们针对 TNFRSF 中的受体设计各种调节策略以应用于疾病治疗,探讨靶向 TNF/TNFR 信号通路的大分子药物和小分子药物新策略,加深我们对 TNFRSF 中重要成员的自抑制机制和激活机制的理解。
该研究领域的重要性与前沿趋势
肿瘤坏死因子受体超家族「TNFRSF」的成员可以被特异性激活以诱导某些癌细胞死亡或刺激免疫细胞增殖。这些受体的激活机制亟需深入了解,其中许多受体成员是免疫治疗的靶标。
最近,一系列研究表明,抗体并不是简单地通过受体胞外域的多价结合将受体集中在细胞膜来发挥对受体的激活作用,受体的特定构象和簇状排列也显著影响受体激活的信号传导,并且配体诱导的受体聚集和激活模式在 TNFRSF 的不同成员之间可能存在显著差异。例如,一些受体强烈依赖于多价配体的结合来聚集和激活,而其它一些受体则可以在与可溶性配体结合后自行聚集。一些受体例如 TNFR1 的高度聚簇主要由胞外区结构域的相互作用介导;但在某些情况下,如 死亡受体 5「Dearth Receptor 5,DR5」,当胞外区的自抑制状态被解除时,跨膜区可驱动完整受体的聚簇。
此外,近期的研究表明 TNFRSF 的不同成员在没有配体的情况下具有不同的自抑制机制。因此靶向TNFRSF 信号通路的策略不尽相同,需要深入了解各TNFR 家族成员的受体自抑制和激活机制,从而设计相应的信号通路调控策略。
来源:Frontiers开放科学平台
原文链接: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I2OTg1NzI0NQ==&mid=2247494173&idx=2&sn=9679cfd12e2f5875e97b73778e03569a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交流、公益传播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电话:(010)86409582
邮箱:kejie@scimall.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