龋病作为最常见的慢性疾病,影响着各年龄段人群的口腔健康。然而,由于致龋菌斑的机械清除不完全以及抗菌素耐药性等缺点,现有的治疗手段并不能实现满意的疗效。川大丁春梅副教授/李建树教授团队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Colloids Surf. B 2018, 172, 760-768; Biomater. Sci. 2019, 7, 1643-1651; Colloids Surf. B 2020, 194, 111206),为克服传统口腔抗菌剂的问题,针对口腔多菌群的特点,设计了一种可富集于致龋菌表面的光热抗菌“暖宝宝”纳米粒子。该纳米粒子以氧化铁为核,通过逐层修饰聚多巴胺(PDA),银,PDA以及乙二醇壳聚糖制备而成(FePAgPG)。在正常生理环境下,第二层PDA可以抑制银离子的过度释放,减少对正常组织的损伤,而在致龋菌活跃的酸性微环境中,FePAgPG通过静电作用富集于细菌表面,并借助银离子辅助的近红外光热策略实现有效杀菌。最终,纳米材料被磁铁移除。FePAgPG在相对较低的温度及较短时间(53°C,10 分钟)杀灭>95%的致龋菌,同时能抑制生物膜的形成。该策略也为其他开放性伤口感染的治疗提供了参考。
图1 针对口腔致龋菌的可移除光热抗菌“暖宝宝”纳米粒子
图3. FePAgPG在酸性条件下显现出正电位并有效富集于致龋菌表面
图4. 第二层PDA抑制银离子释放,而近红外照射促进银离子释放实现协同抗菌
图 5. FePAgPG能有效光热杀菌及抑制生物膜形成
来源:高分子科学前沿
原文链接: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5NjM5NzA5OA==&mid=2651809382&idx=5&sn=b2b25524dfb41b562a874bdf865d3da2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交流、公益传播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电话:(010)86409582
邮箱:kejie@scimall.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