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胁迫是影响水稻等粮食作物产量的主要非生物胁迫因子之一。近年来,由于不合理的农业灌溉及全球气候变暖所致的海水倒灌,导致土壤盐碱化问题日益严重。挖掘耐盐高产的水稻品种,有助于扩大水稻的种植面积,提高作物产量。植物生物钟可以感知并整合外界环境信号,在调节植物生长发育以及胁迫响应的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然而生物钟如何协调盐胁迫和开花时间的作用机制仍不清楚。
中科院植物所王雷研究组发现生物钟组分OsELF4a(Oryzasativa EARLY FLOWERING 4a)与OsELF3-1(Oryzasativa EARLY FLOWERING 3-1)及OsLUX(Oryzasativa LUX ARRHYTHMO)在细胞核中互作组成转录抑制复合物OsEC1,并进一步解析了OsEC1协调水稻开花和耐盐性的分子机理。
研究人员发现,OsELF4a,OsELF3-1以及OsLUX的功能缺失突变体都表现出盐敏感和晚花的表型。转录组数据分析结合分子生物学实验证据表明,OsGI(Oryzasativa GIGANTEA)是OsEC1的直接靶基因,其表达水平在时间维度受到OsEC1的抑制。相应地,在多个遗传背景下基因编辑获得的osgi功能丧失突变体均表现出耐盐性提高并在长日照条件下抽穗期提前的表型。此外,osgi突变体的转录组数据表明OsGI除了通过已知的Hd1-Hd3a信号通路调控水稻抽穗期以外,还影响多个编码Na+和K+离子通道的基因的转录水平。

OsEC1协调水稻耐盐性和抽穗期的工作模型
综上,该研究提出了生物钟OsEC1-OsGI转录模块协调水稻耐盐性和抽穗期调控的机制,研究结果对于培育耐盐且抽穗期提前的水稻品种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并提供了相关种质资源。
该研究成果8月16日在线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Plant, Cell & Environment,相关基因在调控水稻耐盐性方面的应用也已经申请了国家专利。
来源:BioArt植物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交流、公益传播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电话:(010)86409582
邮箱:kejie@scimall.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