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河系行星普查研究获初步成果

中国科学报  |   2021-08-20 09:47

银河系行星普查.jpg

近期,一支由南京大学、北京大学、中科院国家天文台等单位科研人员组成的团队,利用郭守敬望远镜(LAMOST)和盖亚空间望远镜(Gaia)等星表数据,对银河系中的系外行星进行了普查,开展了系列研究(简称为“穿越”)。目前已完成了两项前期基础工作(“穿越—1”和“穿越—2”),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天体物理学报》《天文学报》。

银河系中不同位置/组分、不同年龄的系外行星系统分别存在怎样的差异,是行星科学中的基础问题之一。团队发现,研究上述问题的基础是测定系外行星宿主恒星的银河系组分和年龄。但是大部分恒星宿主没有精确的年龄测量,而且之前划分银河系组分的运动学方法的适用范围小。因此在“穿越—1”中,团队修正了测定恒星银河系组分和年龄的运动学方法,将适用范围扩大到了太阳附近约1500pc处,同时运动学年龄精度从30%~60%提高到10%~20%。

基于修正后的运动学方法,利用LAMOST、Gaia和Kepler(开普勒望远镜)等数据,研究团队计算得到了2174颗系外行星宿主恒星和35864颗Kepler恒星的运动学性质(位置、速度、银河系组分、运动学年龄等),同时归纳了它们的物理学参数(如有效温度、金属丰度等),构建了恒星的运动学星表。

基于这些星表,在“穿越—2”中,研究团队发现随着行星个数的增加,薄盘星比例增加,而厚盘星比例减少,运动速度降低,运动学年龄减小。也就是说,行星系统(尤其是多行星系统)更倾向于出现在年轻的薄盘恒星周围。这为进一步认识行星系统的形成和演化以及与银河系形成历史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新线索。

“穿越—1”和“穿越—2”成果中修正的方法和构建的星表,为今后在银河系背景下的系外行星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3847/1538-4357/abd5be

https://doi.org/10.3847/1538-3881/ac0f08


来源:中国科学报

原文链接:http://news.sciencenet.cn//sbhtmlnews/2021/8/364782.shtm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交流、公益传播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电话:(010)86409582

邮箱:kejie@scimall.org.cn

相关推荐 换一换

  • 杨莉楠
    0
    弘扬光荣传统,发扬踔厉奋发图强
  • 谢明华
    0
    航天是一项高风险事业。精益求精、追求卓越是作为航天人一项基本的工作素养,一项工艺的参数大小、一个参数正负号的疏漏,都会造成无法弥补的后果。
  • 袁勇
    0
    科界平台,科学全面,解读权威,值得关注!!!
  • 柴霞
    0
    科界是个好平台,能够学习到很多科普知识
  • 杨莉楠
    0
    科技强国,为科学家们创造新科技点赞,国富民强
  • 霍岩
    0
    科界是很好平台,使我学习,使我受益匪浅!
  • 丁锐
    0
    科界是很好的APP,使我学习,使我进步,感谢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贡献科技力量。
  • 卞勤
    0
    科界这个平台帮我学习助我成长。.
  • 张辉
    0
    科界是很好的APP,使我学习,使我进步,感谢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聚科技力量
  • 王宏
    0
    科界是很好的APP,使我学习,使我进步,感谢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贡献科技力量。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