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理由:肺表面活性物质(pulmonary surfactant,PS)是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RDS)的常规药物。近年来,新生儿PS临床应用的理念和技术有了新的进展,PS的适应证、用药时机、剂量和次数、给药技术、疗效评估等一直在不断研究和发展中。为使我国PS临床应用更加规范,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新生儿学组和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成立专家组,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以国内外循证医学证据为基础,历时2年制定了《中国新生儿肺表面活性物质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21版)》,该共识已发表于8月出版的《中华儿科杂志》。
++ 内容要点 ++
适应证 早产儿RDS是PS治疗的主要适应证,其他PS缺乏所致RDS或严重低氧性呼吸衰竭也可以使用PS治疗。
药物选择 推荐使用天然型PS药物治疗新生儿RDS。
应用时机 (1)对早产儿RDS应强调早期给药,建议早期使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如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压力≥6 cmH2O(1 cmH2O=0.098 kPa),吸入氧分数>0.30,建议给予PS治疗。对病情进展快、需要机械通气的严重RDS,应立即给予PS治疗。(2)对剖宫产尤其是择期剖宫产出生新生儿和糖尿病母亲新生儿,生后密切观察呼吸变化,如发生呼吸困难进行性加重,需及时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同时行X线胸片和/或肺部超声检查,如显示RDS变化,即给予PS治疗。(3)对重症感染性肺炎、胎粪吸入综合征和肺出血,如肺部影像检查显示两肺渗出明显,氧合指数≥8,建议使用PS治疗。
剂量和用药次数 对重症病例建议使用较大剂量。使用PS后如RDS病变仍比较严重或改善后又加重,可重复使用PS,间隔时间一般6~12 h。
给药方法 PS常规给药方法为仰卧位,经气管插管注入肺内。对使用无创通气的早产儿RDS,尤其是对出生胎龄25~32周者可采用微创给药技术。
治疗过程中的监护和注意事项 PS治疗后需密切关注可能发生过度通气、高氧血症、气漏和肺出血等风险;密切监护病情变化,观察临床表现、血气分析和呼吸力学变化,随访床旁胸X线片和/或肺超声检查,反复评估PS疗效和病情变化。如病情改善,经皮血氧饱和度稳定在0.90~0.95,应适时下调吸入氧分数和呼吸机参数。
——原文: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新生儿学组,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新生儿肺表面活性物质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21版)[J].中华儿科杂志,2021,59(8):627-632.DOI:10.3760/cma.j.cn112140-20210329-00261
编辑 | 郑梦莹
审核 | 王丽
《中华医学信息导报》2021年15期第6版
来源:cmaxxdb 中华医学信息导报
原文链接: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4Mzg4ODE3NA==&mid=2247536908&idx=2&sn=5999ec71594d5c6a2e41d5e7b1a10282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交流、公益传播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电话:(010)86409582
邮箱:kejie@scimall.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