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高分子科学前沿
【背景及成果介绍】
如今,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s)已被广泛应用于显示屏、照明等方面,因而高效、长寿命、低成本的OLEDs是保证其进一步应用的前提。目前,荧光、磷光和热激活延迟荧光(TADF)材料是OLED器件的三种主要发射源。众所周知,它们应该以适当的浓度掺杂在合适的基质中,因而极大的增加了加工技术的难度,并且存在荧光效率低、磷光成本高、磷光和磷光高亮度下严重滚降以及TADF系统都严重限制了其实际应用。
最近,一些具有聚集诱导发射(AIE)效应的有机材料被研制出来改善非掺杂OLED的制备工艺。不同于传统荧光染料中的聚集导致荧光淬灭(ACQ)效应,即使在纯的薄膜状态下,基于AIE的材料也能表现出较强的发射。据报道,通过限制固态分子的旋转,将极大的减少AIE分子的非辐射跃迁,从而在AIE材料聚集时仍保持高效的发射。但是,这种改善发射效率背后的机制仍不清楚。
对于OLEDs的机理,除了常规的测量手段(瞬态吸收、超快时间分辨光谱、表面增强拉曼散射等)以外,磁场效应(MFEs)也成为研究其内在因素的有效工具。基于此,华南理工大学的马东阁教授、乔现锋副研究员和唐本忠院士(共同通讯作者)联合报道了通过电致发光磁效应(MEL)测量基于深蓝AIE材料——4-(4-(2-(二苯基氨基)苯基)-5-苯基-[1, 1’: 2’, 1’’-三联苯基]-4-腈(TPB-AC),发现从高能三重态(T2)到最低单重态(SS1)的转化过程显然与器件效率相关。并且观察到一种特殊的线形,在低飞阶段上升,在高飞阶段处下降。
此外,通过理论计算,并利用与温度有关的MEL和瞬态光致发光特性进一步阐明了该现象。在T2-S1转换过程的基础上,在发射层引入磷光掺杂发射器,可以有效地调节TPB-AC分子上的激子,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基于TPB-AC的蓝色OLED的EL性能。在1000 cd m-2的亮度下,其最大外部量子效率(EQE)达到7.93%,且EQE保持在7.57%。总之,该工作为将来设计高性能AIE材料和器件奠定了物理基础。
图1、a)具有不同TPB-AC掺杂浓度的TPB-AC基OLEDs的示意图和能级图;b)电流密度-亮度-电压特性;c)施加5 V电压时的归一化电致发光(EL)光谱;d)EQE随亮度变化。
图2、a)在不同的施加电流下,TPB-AC非掺杂OLED的MEL响应;b)计算得出的MEL响应从50-300 mT的斜率值与施加的电流的关系;c)在20 mA的恒定电流下,CBP:TPB-AC OLED的浓度依赖性MEL响应;d)在20 mA恒定电流下,计算得到的MEL响应从50-300 mT的斜率值与TPB-AC掺杂浓度的关系。
【小结】
综上所述,作者发现在TPB-AC AIE分子中存在T2→S1的能量转换过程。因而合理的解释了为什么TPB-AC非掺杂OLEDs的效率超过理论极限的根本原因。此外,由于这种额外的T2→S1过程,TPB-AC非掺杂器件的MEL响应呈现出一个特征的线形,其低磁场强度升高而高磁场强度降低,这两种自旋混合机制,即HFI和Δg因子模型。通过策略性地引入一层蓝色磷光,进一步改善了基于TPB-AC AIE的深蓝OLEDs的EQE效率。总之,这项工作中的这些重要结果将有助于更高效的AIE材料的设计原理,并为通过有效利用更高能量的激子来制造高性能蓝色OLEDs提供了新途径。
全文链接: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dfm.201908704
来源:Polymer-science 高分子科学前沿
原文链接: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5NjM5NzA5OA==&mid=2651725687&idx=3&sn=54d6511c67b469a05940aeac8c611ed2&chksm=8b4a0d32bc3d8424622b844a2fc31cedf969e94c139f03e80a119142e960a2a9382d5d62a7da&scene=27#wechat_redirect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交流、公益传播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电话:(010)86409582
邮箱:kejie@scimall.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