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学”号科考船将无人缆控潜器放置在目标海域(2021年6月摄)。新华社发(中科院海洋所供图)
6月28日从中科院海洋所了解到,我国“科学”号科考船完成首个高端用户共享航次,在目标海域获得大量科学发现,并进行了多台套国产自主研发设备的海试工作,圆满完成了“在海底做实验”的任务。
据参与本次科考的中科院海洋所副研究员王敏晓介绍,以往的研究中,深海样品被带到实验室开展后续研究,但由于压力、温度和其他化学环境骤变,深海样品的生理活动同样发生改变,真实的深海生命过程无法被准确认知。依托该航次,中科院海洋所在深海海底搭建了水下实验平台,科学家得以在深海开展水下原位实验,为揭示深海生物极端环境的适应机制提供了可靠依据。
——新华网
2
无性繁殖真菌积累有益突变的进化新机制获揭示
▲ 农业生态系统中大丽轮枝菌积累有益突变机制 中国农科院植保所供图
6月25日,《BMC生物学》在线发表了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作物黄萎病防控创新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他们揭示了无性繁殖的大丽轮枝菌在农业生态系统中积累遗传变异的新机制。
论文共同通讯作者戴小枫研究员介绍,大丽轮枝菌是一种毁灭性的土传维管束病原真菌,在全世界范围内流行与传播,危害棉花、马铃薯、茄子、向日葵等重要经济作物。
——《中国科学报》
3
研究揭示鸟类不迷路的秘密
▲ 科学家创建的第一张恒星诞生时沸腾气泡的高清图(艺术图)。图片来源:美国马里兰大学官网
美国马里兰大学研究人员成功创建了第一张韦斯特伦德2号星团周围不断膨胀的恒星风气泡的3D视图。这张高分辨率图像清晰展示了银河系“托儿所”——恒星诞生的地方的情景:由热等离子体和电离气体组成的气泡在膨胀沸腾。
研究人员使用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的平流层红外天文台(SOFIA)望远镜收集的数据来分析银河系中最明亮、最大质量的恒星形成区域之一。分析显示,韦斯特伦德2号星团周围环绕着一个不断膨胀的热气体气泡,这推翻了早先关于该星团周围可能存在两个气泡的研究。研究人员还确定了气泡的来源和推动其膨胀的能量。研究结果发表在近日的《天体物理学杂志》上。
——《科技日报》
5
5000万年前蚂蚁化石上发现新蘑菇菌种
▲ 寄生在蚂蚁身上的真菌。截图来源:Eurekalert网站
我们院子里的潮湿阴暗处会长出蘑菇,然而你能想象蚂蚁身上也会长出蘑菇吗?据《真菌生物学》近日杂志报道,美国俄勒冈州立大学研究人员在一只保存在琥珀中的蚂蚁身上,发现了一种新型子囊菌。该琥珀来自5000万年前的欧洲波罗的海地区,从蚂蚁身上长出来的新蘑菇样本,是已知最古老的寄生蚂蚁的真菌,也代表了一个新的真菌属和物种。研究人员将这种新真菌命名为波罗根霉(Allocordyceps Baltica)。
——《科技日报》
6
新研究发现人工甜味剂的危害 或导致严重的健康问题
据外媒报道,一项发表在《国际分子科学杂志》上的研究首次显示了一些最广泛使用的人工甜味剂--糖精、三氯蔗糖和阿斯巴甜--对两种类型的肠道细菌--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和粪肠杆菌(Enterococcus faecalis)的致病作用。
以前的研究表明,人工甜味剂可以改变肠道中细菌的数量和类型,但是由安格利亚鲁斯金大学(ARU)的学者领导的这项新的分子研究表明,甜味剂也可以使细菌致病。它发现这些致病细菌可以附着、侵入并杀死Caco-2细胞,这些细胞是排列在肠壁上的上皮细胞。
——环球网
来源:linfenkexie 临汾科协
原文链接: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I3NzUzNDA0OQ==&mid=2247496356&idx=5&sn=ed16ea1a73d70624cce653328802eeea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交流、公益传播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电话:(010)86409582
邮箱:kejie@scimall.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