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所揭示B类MADS-box基因调控心皮发育的新功能及机制

中国科学院  |   2021-06-30 16:06

    茄科酸浆属宿存花萼在受精后随果实发育迅速膨大而包裹浆果,形成“中国灯笼”这一创新结构。此前,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贺超英课题组分离到一个毛酸浆“双层灯笼”突变体doll1,该突变体花瓣萼片化(具双层花萼)和雄蕊心皮化,这是典型的B功能基因突变结果,研究证实doll1是由B类MADS-box基因PFGLO1(DOLL1)缺失所致,给doll1授野生型花粉后也很难结实,这表明心皮功能受到显著影响,但尚不明确B类MADS-box基因如何调控心皮发育功能及其调控机制。

  该研究中,研究人员解析了DOLL1影响心皮发育的机制,结果发现,DOLL1在多个层面上影响心皮的发育与功能,包括形态结构、花粉管导向功能、胚珠数目和胚囊发育等过程。研究进一步阐明DOLL1异位表达到心皮,招募心皮特异表达的YABBY转录因子基因PFCRC为下游基因是DOLL1实现其在心皮发育调控这一新功能的重要途径。此外,该研究还发现,PFCRC也是一个具多效性的基因。特别地,通过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获得的毛酸浆PFCRC基因编辑突变体pfcrc,特异地改变了心皮的发育,即原本由2心皮愈合的子房变成了完全开放的具背腹性的片状结构,且数目变为多个(11-14),呈螺旋状排列,每个片状器官基部边缘处着生0-3个裸露胚珠。上述研究结果为理解B类MADS-box基因和PFCRC类基因在花发育中的功能进化提供了新证据,有助于理解基因多效性的形成,并为理解心皮的起源与发育提供了新思路。

  相关研究成果于6月28日在线发表在Journal of Experimental Botany上。研究工作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科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和中科院青年创新促进会等的资助。

  论文链接 

20210630163406_e99e4a.jpg

  毛酸浆B类MADS-box基因调控心皮发育的新功能及其机制。(A)野生型(WT)花;(B)doll1花;(C)CRISPR-Cas9编辑突变体pfcrc的花;(D)双突变体doll1-pfcrc的花;(E)pfcrc的心皮及其分解;(F)B-类MADS-box基因和PFCRC遗传互作调控花发育的工作模型

内容来源:中国科学院

来源:中国科学院

原文链接:http://www.cas.cn/syky/202106/t20210629_4795803.shtml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交流、公益传播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电话:(010)86409582

邮箱:kejie@scimall.org.cn

相关推荐 换一换

  • 荆春杰
    0
    普及科学知识 弘扬科学精神 传播科学思想
  • 史庆垒
    0
    科界是个很好学习平台,使我进步,非常感谢!
没有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