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_image

【心理健康】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 和孩子一起成长

湖州科协
2021年06月29日 01:46

图片

青少年

的健康不仅包括健康的体魄,也包括崇高的理想信念,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成熟的社交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


提醒

青少年的心理问题不仅影响青少年正常的成长,而且还会导致悲剧的发生。其实青少年中普遍存在心理健康问题,严重时甚至会产生自杀、故意伤害等过激行为。因此,我们应该要重视对青少年的心理辅导。


青少年心理问题表现在哪些方面?

1

学习方面

主要表现为厌学,学习压力过大,注意力不集中,考试焦虑,学习困难。

2

人际关系方面

主要在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友伴关系和对异性的看法等方面。如不愿意与父母、老师沟通;不善于与同学交往,人际关系紧张,甚至产生自闭症等等。

3

“自我”方面

①自我评价问题,如学习困难的学生往往自尊心、自信心不足。②自我体验问题,不少学生情绪不稳定,情绪情感激荡,消极体验过多。③自制力问题,中学生普遍缺乏自制力,意志较薄弱。

青少年心理问题与哪些因素有关?

1家庭因素

家庭教育方式、家庭气氛和家庭结构是影响中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家长对独生子女过分溺爱,容易造成孩子依赖性强、独立性差和挫折承受力差;过分苛刻、严格,又会造成学生偏激、固执、孤僻、自卑。

另外,父母离异后的单亲家庭或重组后的家庭结构都会使学生造成极大的心理伤害,造成学生胆怯、对立,使他们冷漠、自卑、偏激、缺乏责任感。

图片

2学校因素

学校教育中,重成才轻成人,重技艺轻人文,重分数轻心情;缺乏生命尊重和人文关怀,缺乏同伴教育与团体心理培训,缺乏人际交往的技能训练和游戏实践等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青少年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3学生自身因素

一方面这个阶段是他们理想、信念迅速变化的时期,是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从萌芽趋于形成的时期。另一方面,又是心理迅速成熟,而心理发展跟不上生理发展的青春期,这是一个幼稚与成熟、冲动与控制、独立性与依赖性错综复杂的时期。因此青少年的心理发展,必然是两极分化严重的阶段。

教师和家长的责任?


图片 作为教育的主力军,教师应该站在教育的前沿,正确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积极引导学生走上知识和能力全方位发展的多行道。

图片 作为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作为和孩子接触最密切的家长更应不失时机的引导孩子,关注、面对孩子的心理健康状况,和孩子站在同一跑道上,帮孩子度过难关。

如何做好青少年心理辅导?

图片 6-12岁,爱等于教练

自信养成:一定要跟着孩子的兴趣走,不是为了让他成名成家。我们要多用拇指教育,而不用食指教育。赞美一定要及时、当面批评要在宽松中严肃,可以引用三明治教育:缺点夹在优点中讲,批评夹在希望中讲。做错了,错在哪里?改掉一次错,就会越来越好了。


习惯养成:重视细节,所有得到都要经过自己的努力,对自己诚实。


奖励和惩罚:关注他的喜好,等到该奖励的时候给他,让他因肯定而感动。不当众训斥,保护好他的自尊。孩子即使做错事,让你生气,应批评和惩罚,但惩罚不是为了发泄不满,而是为了教育,为了爱。每一次的教育都与爱连接在一起。


责任养成:独立或依赖都是培养出来的,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认真做、做完整。家长代替他做,无法代替一生;教会他做,他可受用一生。


玩与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好好玩,才能好好学。


图片 12-18岁,爱等于尊重

他们正走在一条以自我为中心的路上:我长大了,要求平等了。你跟朋友怎么说话,就跟孩子怎么说话。


家长和老师:别把老师的话当圣旨。让老师用欣赏的眼光看孩子:孩子哪些地方有进步?所有的孩子都怕老师告黑状。让孩子喜欢老师很重要。


学业和成绩:孩子的心理健康比学习成绩更重要。一时的成绩,不能代表一生的成败。千万不要因为成绩差而让孩子产生歉疚感、负罪感。


给平台:鼓励去图书馆,培养阅读的习惯。鼓励参加文体团队活动。鼓励在安全的前提下,行万里路,让孩子热爱生活。


给榜样:与谁同行,向谁学习。多关心、多沟通、多抚摸,传递理解、信任、尊重。永远记得让家成为每个孩子心中温暖的港湾,不要让家成为竞技场。



来源中国舟山普陀


免责声明

《菰城科普》致力于普及科学知识,所发内容仅供科普宣传之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转载都有注明。如有认为侵权或不实,烦请留言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




图片

长按识别二维码更多精彩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湖州科协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