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一年毕业季,官方数据显示,今年中国高校毕业生909万人,创历史新高。
走出校园、步入职场,规模巨大的高校毕业生们将签下人生第一份劳动合同。试用期、社保、薪资……劳动合同里的条文你能看懂吗?又该如何防“坑”?
拿走这份法律指南,让自己底气十足!
资料图:毕业生大型就业洽谈会。中新社记者 侯宇 摄
——三方协议≠劳动合同,但任性毁约可能承担法律后果!
毕业之前,不少小伙伴已拿到单位offer,此时,了解三方协议的意义很重要。
三方协议,又称《就业协议书》。这是普通高校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在正式确立劳动关系前,明确毕业生、用人单位、学校三方在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权利和义务的书面表现形式,约定迎接毕业生户籍、档案、薪酬、保险等一系列问题,有效期为签约日至毕业生到用人单位报到、正式接收后。
但同时,三方协议中的违约金条款,是双方意思表示达成一致的结果,只要不违反法律法规禁止性规定,违约金条款便合法有效。
因此,求职时一定要三思而后行,签了协议不能“任性”毁约,否则不仅要承担法律后果,也会影响诚信记录。
——工资、工作内容、时间地点……这些都是合同必备
拿到毕业证,离开学校,大家将迎来迈入社会最重要的一步:签劳动合同。
劳动法规定,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劳动合同,且应当以书面形式订立。
划重点:劳动合同应由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各执一份。
法律规定,签劳动合同时,应包含劳动合同期限、工作内容和时间、工作地点和休息休假、劳动报酬、劳动合同终止的条件等必备条款。
劳务派遣单位与被派遣劳动者订立的劳动合同,除应当载明必备事项外,还应当载明被派遣劳动者的用工单位以及派遣期限、工作岗位等情况。
除此之外,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还可以协商约定试用期、培训、保守秘密、补充保险和福利待遇等内容。
资料图:一名学生在查看招聘单位联系人的名片。中新社记者 侯宇 摄
——不签劳动合同,劳动者有权要求每月2倍工资!
尽管法律已作出明文规定,订立和变更劳动合同,应当遵循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
但有些“坑”还是不得不防。例如,有些用人单位会对初入社会的你进行威逼欺诈,强行签订劳动合同,也或许会通过各种花言巧语,不与你订立劳动合同。
此时,要记住,劳动法明确规定,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劳动合同,和采取欺诈、威胁等手段订立的劳动合同,无效!
所谓无效,是指从订立的时候起,就没有法律约束力。
另外,对那些不签合同的单位,劳动合同法提到,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1个月不满1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2倍的工资。
资料图:高校学生与招聘单位工作人员交流。中新社记者 富田 摄
——试用期怎么发工资?不低于合同约定的80%!
几乎每一份劳动合同中,都有关于试用期的约定。
这段时间往往被看作是单位对员工的考验期,同时,这也是员工适应工作环境的时段。如果这段时间你对单位的工作内容、工作环境抑或老板捉摸不定的脾气不能适应,只需提前3日通知单位,就能解除合同。
试用期这段时间,工资一般存在缩水。但劳动合同法划出了底线:试用期的工资,不得低于本单位相同岗位最低档工资或者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80%,并不得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的最低工资标准。
此外,用人单位不得无理由随意解除与劳动者的劳动关系。法律规定,劳动者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试用期最长可约定多久?能重复约定么?
试用期的约定时长,主要看劳动合同期限。
劳动合同法第19条规定,劳动合同期限3个月以上不满1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1个月;劳动合同期限1年以上不满3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2个月;3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6个月。
也就是说,试用期最长不得超过6个月。另外,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1次试用期。对单位重复约定试用期侵犯合法权益的行为,一定要勇敢说NO!
资料图:高校毕业生大型就业洽谈会。中新社记者 侯宇 摄
——社保不能放弃!单位拒不缴纳可投诉!
按照劳动法明确规定,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必须依法参加社会保险,缴纳社会保险费。
社会保险,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这些对员工都很重要。
拿工伤保险来说,员工若因工受伤,可凭此领取相关医疗、康复所需费用,也包括保障基本生活的费用。
由于现实中,员工往往处于弱势地位,尤其是职场“小白”,单位或许会以“少缴纳社保,到手的工资更多”为由进行忽悠,但为了维护合法权益,一定要守住底线:缴纳社保属于法定义务,不能放弃。
用人单位如不缴纳社保,劳动者有权要求其补缴。单位拒不缴纳的,劳动者还有权要求解除劳动合同。
实践中,社保部门一般较难主动发现企业未为员工缴纳社保,为了自己的合法权益,被欠缴的员工应主动提起劳动争议仲裁申请,或者向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投诉。
此外需注意,试用期包含在劳动合同期限内,因此,从试用期内,用人单位就应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保。
这份实用指南,你学会了吗?
内容来源:中国新闻网
来源:nxkpydt 宁夏科普e点通
原文链接: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UxMDI4MzAwNw==&mid=2247495656&idx=1&sn=27d074128ffd1d7aa50e62e559bfbbc9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交流、公益传播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电话:(010)86409582
邮箱:kejie@scimall.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