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监听”细菌对话,体细胞与细菌“军备竞赛”的又一进化策略

生物探索  |   2019-12-25 10:11

来源:生物探索

近日,柏林马克斯·普朗克感染生物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发现,体细胞具有一种特殊受体,该受体不能识别细菌本身,但可以侦察细菌之间的通讯,以便调整免疫策略。该项研究结果发表在《Science》杂志上。 

20191225101110_ef3574.jpg

DOI:10.1126/science.aaw1629 

环境中存在许多机会性病原体,就这类病原体而言,其感染阈值特别高,只有当病原体以很高的数量出现形成致病物质时,才能发生很明显的致病效应。铜绿假单胞菌就是这样一类细菌,我们经常与之接触,它主要存在于水管、洗手盆等潮湿的地方,也可寄生于人体,机体抵抗力低下时,大量的假单胞菌会导致严重的疾病,如肺炎、脑膜炎、泌尿系统感染和败血症等。由于它对抗生素具有高度的抵抗力,因此由其引发的疾病很难治疗。 

细菌发作的时机性源于一种称为“群体感应分子”的小分子,借此细菌可以进行相互交流。只有当细菌达到足够的密度时,才会产生致病物质和粘液分子,从而保护它们免受抗生素和机体自身免疫系统的侵害。 

那么机体是否存在针对病原体发作的应对策略呢?通过对斑马鱼、小鼠和人类细胞铜绿假单胞菌感染过程的研究分析,研究人员发现,宿主体细胞能够借助芳烃受体(AhR)发现细菌之间的通讯。该受体监测群体感应分子,使体细胞能够发觉细菌何时准备攻击,从而可以在需要抵御这些病菌侵袭时激活免疫系统。

20191225101111_f16e2d.jpg

宿主芳基烃受体(AhR)“监听”下的细菌通讯。 

在监测的早期阶段,AhR处于被抑制状态,可以防止免疫防御的过早动员,节省宿主的能量。只有当细菌达到临界数量时,机体才会聚集防御所需的能量进行免疫防御过程。同时,这也有助于防止由免疫系统反应引起的附加损害。 

这些研究结果说明了宿主AhR与细菌群体感应之间的反应机制,未来可以为一些感染性疾病中针对宿主的疗法铺设道路,不光针对感染类型,还可针对疾病的特定阶段进行相应的治疗方案的设置。

End

参考资料:

[1] Host monitoring of quorum sensingduring Pseudomonas aeruginosainfection

[2] Body cells spy out bacteria

本文系生物探索原创,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须在正文前注明来源生物探索。

来源:biodiscover 生物探索

原文链接: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U2MTQ2MDE0Ng==&mid=2247509412&idx=1&sn=a69278cba2961bb5a57c3a0df95d4197&chksm=fc7a8379cb0d0a6f7a3029cd7a07955794968ea34d48cd54d28f031c46c4050cd0a14613ffa6&scene=27#wechat_redirect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交流、公益传播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电话:(010)86409582

邮箱:kejie@scimall.org.cn

相关推荐 换一换

  • 余太静
    0
    环境中存在许多机会性病原体,就这类病原体而言,其感染阈值特别高,只有当病原体以很高的数量出现形成致病物质时,才能发生很明显的致病效应。
没有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