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国内首套重型燃气轮机控制系统投运

▲ 图片来源:新浪财经
5月25日9时25分,国内首套自主可控重型燃气轮机控制系统(TCS)在中国华电龙游电厂成功并网投运,标志着我国已完整掌握了重型燃气轮机控制系统的自主设计、生产、调试、改造等全过程关键技术。
中国华电表示,重型燃气轮机被誉为装备制造业“皇冠上的明珠”,体现了一个国家的工业水平;而TCS系统作为核心控制系统,决定着燃气轮机的性能和安全。长期以来,TCS系统的设计、组态、调试等相关核心技术一直由国外燃机原厂家提供,燃机领域“卡脖子”现象突出。
——《科技日报》
2
新型有机室温磷光材料:光照10秒发光半小时
5月25日从天津大学获悉,该校李振教授团队联合南开大学丁丹教授团队,研发出像“夜明珠”一样的高效率、长寿命纯有机室温磷光材料。该材料接受10秒以内的光照后可持续发光近半个小时,有望用于医疗领域,帮助医生实现疾病的早期诊断。研究成果发表在材料学领域顶级期刊《先进材料》上。
传统上生物医药领域使用的发光材料几乎全是荧光材料,其共同特点是发光寿命极短,通常小于千万分之一秒。同时,荧光材料的发光离不开激发源,极大地限制了应用场景。此次联合团队研发的有机室温磷光材料就像充电手机,可以在一次激发后,保持数分钟发光时间,将它注射进生物体内,就可以通过捕捉发光信号和材料“保持通信”,获得其位置、强度等信息。这些信息能反应组织内外微环境状态,通过进一步处理识别,就可以评估这些组织的生理状况。实验中,他们将这种材料加工成纳米颗粒后注射到小鼠体内,其会定向聚集在肿瘤细胞中。通过捕捉纳米颗粒的发光信号就能锁定肿瘤位置,并实现超高对比度的磷光成像。
——新华网
3
天问一号火星磁强计伸杆成功在轨展开,开启火星空间磁场探测之旅

▲ 图 火星磁强计伸杆照片(左图为压紧状态,右图为地面展开试验)
5月25日9时49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独立研制的天问一号探测器环绕器有效载荷—火星磁强计的伸杆实施了在轨展开,遥测参数显示伸杆展开到位,返回科学数据显示产品运行正常,火星磁强计即将开启对近火空间矢量磁场的科学探测任务。
天问一号探测器由环绕器和着陆巡视器两部分组成,作为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计划通过一次任务实现火星环绕、着陆和巡视探测。2021年5月15日凌晨4时许,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实现环绕器和着陆巡视器的“两器分离”;5月15日7时18分,着陆巡视器成功着陆于火星乌托邦平原南部预选着陆区,是我国首次实现地外行星着陆,使我国成为第二个成功着陆火星的国家,标志着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着陆火星取得圆满成功;两器分离约30分钟后,环绕器升轨返回火星停泊轨道,成为着陆巡视器与地球的通信中继站,即将开启环火科学探测任务。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4
全球首次!宇航员将把微生物土壤送至国际空间站外

▲ 资料图:2015年,生活在国际空间站内的宇航员们日前首次品尝了他们在太空种植出来的生菜
据俄罗斯卫星网5月25日报道,俄科学院生物医学问题研究所高级研究员谢尔盖∙哈林表示,2021年秋季,俄罗斯装有微生物土壤的容器将被抬到国际空间站外,以便研究舱外极端因素对其的影响,这些容器将留在那里1年至4年不等。这是全球首次这样做。
哈林表示:“三个装有微生物的容器将于6月底搭乘‘进步’号飞船前往国际空间站,而9月初将在执行太空行走任务时,将它们放置到空间站外。”
——中国新闻网
5
新型稳定有机化合物室温下成功合成
近日,德国多特蒙德工业大学的科学家在室温下成功分离和表征了一种新型、高反应性的有机化合物。这是有机化学领域的重要进展,相关成果发表在《自然化学》杂志上。
有机化学中,材料的化学性质基本上是由不同元素组成的官能团决定的。大多数官能团,尤其是那些有机物质中富含的元素(碳、氮和氧)组成的官能团,都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只有极少数的官能团由于其固有的高反应性而很难合成。它们通常只在极低的温度(例如几个开尔文)下才“稳定”。科学家已经合成出重氮烷烃,但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重氮烯烃却是长期寻找而难见踪影。科学家认为,其可能是存在于几种有机转化过程中的中间体。
——《科技日报》
6
阿尔茨海默病小胶质细胞基因特征揭示
近日,新加坡杜克-新加坡国立大学医学院和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的科学家发现了与淀粉样斑块吞噬作用相关的小胶质细胞的基因表达特征,为研究阿尔茨海默病的潜在发病机制和干预措施提供了新目标。相关论文发表在5月21日的《自然·通讯》杂志上。
阿尔茨海默病是痴呆症最常见的形式,其特征是大脑中淀粉样斑块的积聚。小胶质细胞是大脑的免疫“哨兵”,不仅负责清除“外来入侵者”,还能清除有毒废物(如淀粉样斑块),维持大脑的动态平衡。然而,小胶质细胞在阿尔茨海默病中的作用及其与淀粉样斑块积聚的关系仍不清楚。
——中国科技网
转自:今日科协
来源:gh_c593f21141e2 鹤岗科普
原文链接: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UxNDUzOTk5Mw==&mid=2247512737&idx=4&sn=df3c29b71b3f40d4a01ac81162e621c3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交流、公益传播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电话:(010)86409582
邮箱:kejie@scimall.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