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都阳日前指出,未来30年,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中国的老龄化速度可能是最快的,中国最快将在两年后成为中度老龄化国家,提高劳动生产率迫在眉睫。
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18.7%,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13.5%。根据先前国家统计局的抽样调查,2019年底,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18.1%,65周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为12.6%。
“中国65岁以上的人口占13.5%,高于此前的抽查数据,说明我们之前低估了老龄化程度,中度老龄化社会可能这两年就会到来,这将是我国面临的一个重大挑战。”都阳周三在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举办的“鸿儒论道”讲坛上说。
国际上一般有这样的认识:一个国家60岁及以上人口占全部人口的比重在20%-30%之间为中度老龄化。
都阳说,人口老龄化本身会给经济增长带来影响,速度过快对经济造成的冲击将更大。根据其估算,未来五年(2021年-2025年),仅仅由于快速老龄化,中国经济增长每年可能减少1.04个百分点,2025-2030年每年可能损失0.85个百分点。
都阳指出,快速老龄化对经济的冲击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劳动年龄人口的迅速减少和工资的快速增长可能对原有的产业及其比较优势产生冲击。过去我国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有很大优势,但是未来五到十年劳动年龄人口迅速减少,意味着这些优势产业还没有来得及做好转型升级,就将受到严重冲击。
其次,技术进步可能跟不上老龄化的进程。如果老龄化的过程是缓慢的,就能给技术和资本对劳动力的替代留出时间;如果老龄化进程过快,这种技术型变迁可能会变得困难。
第三,社会负担会快速增加。都阳指出,老龄化的加快会使社会负担会骤然加重,而养老资金和医疗看护资金等都需要大量社会资源和经济资源。
都阳表示,在老龄化对经济的严峻考验下,要彻底改变目前仅仅从人口和健康等少数领域应对困境的局面。
他指出,老龄化社会的最主要矛盾来自于老年抚养比恶化对社会养老体系的挑战,因此,依靠劳动年龄人口劳动生产率的不断提升,形成可持续的经济增长方式,是老龄化社会保持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
“在老龄化社会,提升劳动生产率的根本在于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而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科技和创新在经济发展中的贡献程度。因此,从依赖要素积累的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至全要素生产率推动的增长方式应当成为经济发展政策的核心。”都阳说。
(来源:界面新闻)
来源:yulinshequxiehui 榆林市社区工作协会
原文链接: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I5NDA5MDI5NA==&mid=2649783300&idx=3&sn=1a8c1649f1014a8825beacd13eb8ecf6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交流、公益传播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电话:(010)86409582
邮箱:kejie@scimall.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