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和东南大学合作发现感音神经性耳聋的调控机制

brainnews  |   2021-04-22 06:40

2021年4月20日,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李华伟教授、李文妍副主任医师,东南大学柴人杰教授等合作在Cell Reports在线发表论文——“Generation of mature and functional hair cells by co-expression of Gfi1, Pou4f3, and Atoh1 in the postnatal mouse cochlea”的论文。

研究发现Gfi1与Pou4f3联合调控,能够提高Atoh1诱导支持细胞转分化为毛细胞的效率,同时促进新生毛细胞的亚型分化和电生理功能成熟,是感音神经性耳聋生物学防治技术的重要进展,在激活耳蜗毛细胞再生促进听觉功能修复的道路上再下一城。

20210422083146_21d0e6.jpg

随着人口的老龄化、现代工业化进程带来的噪音污染等危险因素的加剧,感音神经性聋的患病率呈显著上升的趋势,2019年WHO的统计数据显示全球听力障碍的人数为4.66亿,占全球人口的5%以上。

感音神经性聋不仅给病人及其家庭带来生理上和心理上的痛苦,而且给社会和经济发展造成严重影响。尽管遗传、耳毒性药物、感染、环境及老化等因素导致感音神经性聋的途径不同,但耳蜗感觉毛细胞损伤和(或)丢失是感音神经性聋的根本致病原因,哺乳动物耳蜗毛细胞不能自发再生,因此激活耳蜗毛细胞再生从而促进听觉功能修复是治疗感音神经性聋的理想途径。

20210422083146_28a66f.jpg

图文摘要

此前的研究表明,转录因子Atoh1是毛细胞发育分化调控的关键因子,在支持细胞中高表达Atoh1能够促进支持细胞像毛细胞的转化,但新生毛细胞呈现出幼稚毛细胞的特征,并且不能长期存活。

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最新的研究中,联合调控Gfi1、Pou4f3和Atoh1,发现多基因的联合调控能够显著提高毛细胞再生的效率,开始表达耳蜗内成熟毛细胞的标志物vGlut3或者Prestin,电生理的研究结果显示新生内毛细胞模拟了耳蜗固有内毛细胞的发育过程。

本研究由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李华伟教授、李文妍副主任医师,东南大学柴人杰教授共同指导完成,陈岩副研究员、顾于燕博士和李益歌博士为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该团队长期致力于内耳发育、内耳干细胞和毛细胞再生研究,深耕不辍,其系列研究成果为感音神经性耳聋的临床防治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实验依据。

相关论文信息:

https://doi.org/10.1016/j.celrep.2021.109016

来源:brainnews

原文链接: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I2ODEyOTE3OQ==&mid=2649592589&idx=5&sn=ecacd3b37ad2bd189661fa3a49078a4b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交流、公益传播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电话:(010)86409582

邮箱:kejie@scimall.org.cn

相关推荐 换一换

  • 王增年
    0
    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技术,弘扬科学精神
  • 史庆垒
    0
    科界是很好的信息平台,使我进步,非常感谢!
没有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