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外行星“Kepler-432b”的概念图。
当前的行星形成理论认为,新生恒星周围环绕着一个旋转的气体尘埃圆盘,行星就诞生于其中。天文学家们一直想知道,恒星构成在多大程度上决定了行星的成分构成。
据美国“优睿科”网站12月3日消息称,美国卡内基科学研究所(The Carnegie Institution for Science)的Johanna Teske领导的一个研究小组在《天文学杂志》报道,他们在对巨型气态系外行星及其宿主恒星的结构组成进行分析后有了惊人发现:当涉及到比氢和氦重的元素时,前两者的组成之间并没有很强的相关性。这一发现对科学家研究和理解行星的形成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论文共同作者、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Université de Montréal)的研究生Daniel Thorngren介绍道:”以前的研究着重于观测系外行星与其宿主恒星铁元素含量之间的关系,但我们希望将研究范围扩大至其他重元素。”该研究小组比较分析了24颗低温气态巨行星中含重元素的大部分物质与其19颗宿主恒星(部分恒星拥有多颗行星)中“行星构造元素”(碳、氧、镁、硅、铁和镍)的丰度之间的相关性。
他们惊奇地发现,这些巨行星中的重元素含量与其宿主恒星中行星构造元素的含量并没有相关性。那么,天文学家应该如何解释当前即定理论学说中“富含重元素的恒星更倾向于含有气态巨行星”这个论断呢?
论文的另一位共同作者、美国加州大学圣克鲁斯分校(UC Santa Cruz)的Jonathan Fortney解释道:“解开这个矛盾之谜,可以揭示出行星形成过程的新细节。例如,还有什么其他因素能导致新生行星形成后的构成?或许是它在气体尘埃盘中的位置,抑或是它与其他行星邻居的距离?要回答这些关键问题,我们还需要做更多的工作。”
科界原创
编译:朱明逸
审稿:阿淼
责编:雷鑫宇
期刊来源: 《天文学杂志》
期刊编号:0004-6256
原文链接:
https://www.eurekalert.org/pub_releases/2019-12/cifs-ggc120319.php
版权声明:本文由科界平台原创编译,中文内容仅供参考,一切内容以英文原版为准。转载请注明来源科技工作者之家—科界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