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山西省投资促进局
蹄疾步稳度关山
——产业转型升级的“长治探索”
长治是一座内陆地区资源型老工业城市。
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考察时强调,“实现资源型地区经济转型发展,形成产业多元支撑的结构格局,是山西经济发展需要深入思考和突破的重大课题”。
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到山西考察,勉励我们在转型发展上率先蹚出一条新路来,提出“落实好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要求,持续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实施一批变革性、牵引性、标志性举措,大力加强科技创新,在新基建、新技术、新材料、新装备、新产品、新业态上不断取得突破”的重大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为我们高质量转型发展提供了遵循、指明了方向。
牢记领袖嘱托,省委、省政府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深刻领悟博大内涵,坚定扛起重大使命,坚持以转型为纲、项目为王、改革为要、创新为上,在推动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崛起、高标准保护、高品质生活上用非常之力、下恒久之功,持续推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在三晋大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探索产业转型升级,助推产业高质量发展。2017年,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自然资源部和国家开发银行五部门联合印发通知,支持12座城市(经济区)建设首批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引领全国老工业城市和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
作为全国首批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之一,长治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按照省委“四为四高两同步”总体思路和要求,以区域振兴和产业振兴为目标,统筹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创新驱动引领、城市功能提升和营商环境优化,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推动老工业城市由“锈带”变“智带”,争取早日蹚出一条转型发展新路。
创新激发新动能,转型蹚出新路径。在各级各部门的指导推动下,长治市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取得初步成效,2017年至2019年连续三年受到国务院通报表扬,其中在2017年度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进展评估中被评为优秀。2020年,长治高新区、中科潞安深紫外LED项目获全国通报表扬。
培育新引擎
全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为高质量转型发展引纲驱动
面对产业转型升级考题,究竟该如何“转”?如何让新动能挑起大梁、旧动能焕发生机?如何提高经济发展的含金量、含新量、含绿量?
在产业转型升级的艰难探索中,长治市委、市政府把产业转型升级作为示范区建设的切入点和突破口,不断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条现代化,构筑产业体系新支柱,有效提高经济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用产业转型升级激发驱动经济长远动力。
培育新引擎,让新产业更“强”。
聚力“育”和“引”,一方面引导本地煤焦企业将资金投入转型项目,另一方面围绕建链、延链、补链、强链积极引进项目,发展壮大新兴产业集群,形成一批新的增长点、新的增长极。
半导体光电产业“做精”。以山西高科华烨电子集团和山西中科潞安紫外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为龙头,初步形成集蓝宝石衬底、外延、芯片、封装、照明、显示于一体的产业链。山西高科华烨电子集团LED封装及显示屏生产规模位居全国同行业前三;山西中科潞安紫外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在与中科院专家李晋闽团队合作,建成全球首条大功率量产化深紫外LED芯片生产线的基础上,又引进华微紫外半导体封装及应用等8个深紫外LED产业项目,实现“引进一名人才、带来一个团队、落地一个项目、培育一个产业”。
光伏产业“做实”。以山西潞安太阳能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和山西日盛达新能源集团有限公司等企业为龙头,初步形成从晶体提炼到光伏组件制造安装的整体垂直化产业链。潞安太阳能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综合产能达到7.5GW,成为山西省最大的光伏产业一体化公司,太阳能光伏全产业链规模位居全国同行业第三。日盛达新能源集团有限公司光伏玻璃全国市场占有率达14%。
医药健康产业“做大”。以山西康宝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山西振东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为龙头,初步形成“医、养、健、食、管”大健康全产业链。振东“朗迪钙”、药茶药酒等项目相继投产,潞城莱茵衣藻、纳安科技植物萃取等项目加紧建设。
氢能产业“做专”。印发《长治市氢能产业发展规划》等5个政策文件,成立山西省氢能安全装备工程研究中心。以潞宝集团、潞安集团、海德利森科技有限公司为龙头,依托长治焦炉煤气制氢的资源优势,着力打造“制氢—储氢—运氢—氢能应用”完整产业链。建成全国首座氢电油气综合能源站、海德利森年产300套加氢站设备等项目,引入上海申能集团、浙江蓝能燃气、武汉泰歌等一批国内行业领军企业落户长治。
通用航空产业“做特”。以山西成功投资集团、山西金笠通用航空有限公司等企业为龙头,着力打造以航空物流、航空工业制造维修、航空租赁和航空驾驶培训等为主的产业链条,成立了全省首家航空应急救援队,成功通航成为全省规模最大、开展业务最多的通用航空公司。
培育新引擎,让传统产业更“优”。
“只有夕阳产品,没有夕阳产业”。挖掘传统产能潜力,以煤焦化、煤电化、煤气化、煤液化为重点,应用新技术、新工艺延链、强链,把能源发展的“厚重势能”转化为推进能源革命的“强劲动能”。
现代煤化工产业升级,由“黑”变“白”,由“白”到“细”。以潞安集团、潞宝集团、襄矿集团等企业为龙头,初步形成煤焦化、煤气化、煤油化等煤炭高效清洁利用循环产业链。潞宝集团己内酰胺、6万吨锦纶短纤维等项目竣工投产,把“炭中抽丝”变为现实,开创了以煤基化工原料生产高品质合成纤维的先河,完成了由“黑”向“白”的转变;潞安集团依托先进煤制油技术,将煤炭变成了清洁油品,又利用先进的深加工技术,开发出5大类、54个品种、270个型号的煤基合成化学品,实现煤炭由燃料到原料、由“按吨卖”到“论克卖”的转变;拜奥埃森纳公司利用工业废气生物发酵法生产燃料乙醇,为工业尾气的高值化利用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煤炭行业智能化升级改造,变“会”采煤为“慧”采煤。狠抓智能化矿井建设和煤矿智能化升级改造,先进产能占比达到70%,高河煤矿列入国家首批智能化示范煤矿,李村煤矿列入全省智能煤矿和智能综采工作面建设试点,开启了“一键启停,鼠标割煤”的智能化开采生产模式,实现了“以自动控制为主,人工远程干预为辅”、从“会”采煤到“慧”采煤的转变。
钢铁行业转型升级,让制造“强”起来、产品“精”起来、结构“优”起来。制定整合重组方案,通过产能置换、股权合作、产权流转等方式对全市钢铁产能进行重组整合, 加快调整产品结构,积极开发热轧卷板和中厚板、家电用钢、汽车用钢和船板等新产品,推动产业集约化、产品差异化、企业智能化。
焦炭行业升级优势,化“乌金”为“绿金”。一手做“减法”,压减过剩产能642万吨;一手做“乘法”,整合全市原有18座4.3米焦炉新建8座6米以上大焦炉,目前已有6座开工建设,全部建成后先进产能占比将达到90%以上,形成园区化、规模化、集群化发展体系。
电力产业优结构,让传统产业“老树发新枝”。围绕打造“综合能源和能源装备制造两大供应商”目标,大力发展光伏、生物质等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改善能源供给结构,全市新能源发电装机达到216万千瓦,占总装机容量24.2%,晋能控股集团长治发电公司2×100万千瓦“上大压小”改扩建工程项目并网发电,运行参数和效率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固废利用产业高质量发展,变废为宝。以建设全国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基地为契机,成立长治市固废综合利用研发中心和山西大学固废综合利用长治研发基地,拓展资源综合利用新途径,推进工业固废由“低效、低值、分散利用”向“高效、高值、规模利用”转变,全市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达68%。高河煤矿、华晟荣煤矿矸石返井充填开采示范项目建成投产,提高了煤炭资源回收率,延长了矿井服务年限。
当先锋、打头阵,做好“高、新、轻、绿”文章,新兴产业“遍地开花”,传统产业“一柱擎天”,结构调整步伐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步伐加速,高质量转型发展驱动力强劲。
催生新动能
全力打造一流创新生态,加速集聚科创资源,为高质量转型发展蓄势赋能
“创造一个海洋,就会有鲨鱼成长!”生态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创新生态就像空气、温度和水对于生命体一样,是产业发展、城市发展的基础生态。
市委、市政府把全力打造一流创新生态作为着力点,把创新发展作为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的逻辑起点,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速集聚科创资源,为转型发展蓄势赋能。
强化政策供给,做强牵引力。
参天大树,根植肥沃的土壤;创新力量,源自优良的生态。
强激励、优服务,市委、市政府出台《长治市创新生态建设30条》,从做强重点产业创新平台、推动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全覆盖、促进“双创”载体提质增量、壮大创新人才队伍、强化财政金融支撑、加强组织领导与营造创新氛围六个方面提出30条高含金量的具体举措。
这是长治落实省委“四为四高两同步”总体思路和要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重要抓手,是对我市打造一流创新生态、培育壮大发展新动能的务实推进,为全市各类创新创造活动提供了更加充足的“阳光”和“雨露”。
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出台《长治市柔性引才支持奖励办法(试行)》,坚持“人才+项目+产业”发展路径,创新引才方式、拓宽引才渠道,引进企业骨干紧缺人才600多名,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
山西德益科技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李灵宏博士说:“2019年长治出台柔性引才新政,通过项目合作、联合攻关等不同方式,我们这些外地专家学者可以利用节假日或业余时间来长治开展创新服务。这让我们看到了这片热土的创新活力。”
强化平台建设,做强支撑力。
为了以创新平台支撑产业转型升级,打造产业创新生态子系统,长治成立科大讯飞长治研发中心、山西省氢能安全装备工程研究中心等一批产学研创新平台,与中科院山西煤化所合作建设山西能源化工新材料中试基地,全市省级以上创新平台达到44家;引进的中科院半导体研究所李晋闽团队,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唯美诺创业园区入选全国创业孵化示范基地;获批建设山西智创城NO.5,“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的双创全产业链加速构建,初步形成“合作一个研发机构、支撑一个企业、带动一个产业”的格局。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做强驱动力。
企业是最活跃的创新主体,企业的创新活力和创新能力直接关系到经济发展总体质量。作为创新主体,企业如何“挑大梁”“唱主角”?
长治建立专家技术服务、企业科技特派员制度,帮助企业制定研发计划、提供日常科研服务;强化资金引导,鼓励开展研发活动困难的规上企业和小升规企业主动开展研发活动,按企业研发投入给予奖补,438家规上工业企业实现研发活动全覆盖,全年规上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增长10%以上。
强化成果对接转化,做强竞争力。
创新成果从实验室到成熟产品的过程常被称为“死亡之谷”。如何走出科技成果转化的“死亡之谷”?在“用”上下功夫,加强产学研合作至关重要。
产学研合作是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关键环节,是催生智慧生产生活的新途径。长治推动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启动太行高层次人才发展工作联盟,与省内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长效合作机制;举办两届紫外LED长治产业发展峰会、大健康产业国际研讨会、长治区块链应用论坛,吸引国内外技术、项目、人才落地我市,加快将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项目建设成果,将科技创新优势转化为转型发展优势。
目前,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78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41家。
“水积鱼聚,木茂鸟集”。破障碍、去烦苛、筑坦途,久久为功、绵绵发力,长治真正为高质量转型发展涵养出一流的创新生态、一流的“清新空气”。
构筑新高地
全力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激活提升城市活力,为产城融合发展提质扩容
从1487座5G基站的建成开通,到漳泽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的惊艳亮相,再到通过“信号灯智能平台”对路口实行一键式远程控制的智慧交通……一个个长治“网红”的背后,是城市管理的智慧与创新。
近年来,长治坚定把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作为示范区建设的重要抓手,有效提高城市经济竞争力、区域辐射力、品牌影响力、人口吸引力。这座更包容、更多元,充满凝聚力的城市,不断汇聚八方来客。
开放包容的气质闪闪发亮。
2020年12月12日,郑太高铁正式贯通运营。时速250公里的“巨龙”呼啸而过,无论向北、还是向南,长治出“山”的速度明显缩短。
实现“高铁梦”,开启“高铁时代”,为这座正在高质量转型发展的新型现代化城市插上加速腾飞的翅膀。
与此同时,长临高速、全长112公里的国道环线建成通车,机场改扩建基本完成;黎霍高速开工建设,208国道全市域改扩建前期加快推进,长邯聊高铁积极争取列入国家“十四五”规划,已启动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内畅外联的交通大格局逐步形成,区位优势更加凸显。
绿色宜居的城市品质魅力四射。
近看花团锦簇,远眺山河披绿。漳泽湖新区开发加快推进,漳泽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向社会免费开放,为广大市民提供最佳绿意空间;
旧城改造有序实施,深入开展“两下两进两拆一提升”攻坚行动,22个老旧小区改造开工建设,天晚集、长丰等12个片区改造工程加快实施;
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更加完善,在市区黄金地段建成5万余平方米的体育公园,职教园区投入使用,市博物馆、档案馆、图书馆开工建设。
一条条道路宽阔通畅,一个个公园广场点缀其中,一幢幢高楼拔地而起,人居环境越来越美,百姓生活幸福安康。
天朗气清的城市“颜值”令人神往。
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作为示范区建设的重要支撑,长治大力开展“山水气城”综合治理。
天更蓝了。完成5家钢铁企业有组织和无组织超低排放改造,901辆巡游出租汽车更换新能源或清洁能源出租汽车、淘汰3550辆国三及以下柴油货车。严格落实扬尘治理“六个百分百”要求,降尘量连续位列“2+26”城市排名前三。
水更清了。重点推进沁河、漳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基本完成主城区石子河段7.2公里黑臭水体治理工程,13座县级污水处理厂全部完成提标改造,全市17个国省控断面中,水质优良断面15个,优良比例88.24%。
土更净了。基本完成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划定工作。市污泥餐厨垃圾处置厂二期工程建成运营,主城区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实现周边8个县城建成区生活垃圾全部焚烧处置。
青山常在,碧水长流,美丽长治更加绚丽多彩。
产城融合的城市特质活力无限。
以园区聚产业、以产业聚人气、以人气聚“市气”,长治坚持以城兴产、以产促城,统筹规划建设一批各具特色的产业园区。目前,全市省级以上开发区达到11家,数量位居全省前列,全市开发区新开工项目262个、总投资884.5亿元,新投产项目111个、总投资474.9亿元,产出、税收强度较上年大幅提升,均高于省定目标。
重商亲商的城市潜质引凤长栖。
持续深化行政审批改革。在市县开展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将23个部门的320项行政审批及关联事项划入市行政审批服务管理局集中办理,实现“一枚印章管审批”。大力推行减事项、减流程、减要件、减时限、减证明“五减”行动,审批事项减少26%,审批环节减少40%,申报材料减少23%,审批时限减少66%,证明材料减少96%,“宽进、快办、严管、便民、公开”的审批服务管理模式初步形成。
加快开发区改革创新。深入推进“三化三制”改革,市县两级904项行政管理事项向各开发区赋权到位,初步实现“办事不出区”。在开发区全面推行先建后审模式,“全承诺、无审批、拿地即开工”,建成标准化厂房100多万平方米,挂牌出让“标准地”11宗953亩。全面推广 “开发区+运营团队”模式,引进专业管理团队负责园区招商引资、项目落地、管理运营,形成政府搭台、园区支撑、企业运作、项目带动、利益共享的发展模式,开发区成为示范区建设的主战场、主阵地。
“数据多跑路,企业少跑腿”,政府服务效率和透明度不断提升,营商环境更优化、企业服务更到位、城市发展更美好。
经济发展需要创新驱动,城市管理、社会治理同样需要创新驱动。长治,永葆创新的勇毅。
巍巍太行山,滚滚漳河水,见证发展大潮奔涌,感受这座老工业城市转型的激情。
今天的长治,步履坚实率先蹚新路,昂首阔步,迈向高质量转型发展新天地。
文/长治日报记者 王宏 常珍珍 徐姗
▼
山西省投资促进局
▼
办公地址:太原市小店区龙盛街15号转型综改区科技创新孵化基地1号楼4层
办公电话:0351-4675511 传真:0351-4675000
网址:www.shanxiinvest.com
邮编:030032
来源:investshanxi 山西省投资促进局
原文链接: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UzMTk5Mjg2NA==&mid=2247506892&idx=5&sn=6db1eacbb12ca2d273ebe1469d3d56e7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交流、公益传播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电话:(010)86409582
邮箱:kejie@scimall.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