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三年后,Google 旗下的首款智能屏幕 Nest Hub(原来叫 Google Home Hub)终于迎来了自己的后继产品。就在刚才第二代 Nest Hub 正式登场亮相,而这次其主打的是依靠 Soli 雷达探测运动,从而记录用户睡眠状态的功能。如果各位有印象的话,脱胎自 Google 先进技术计划的 Soli 其实就是 Pixel 4 所用的那套雷达识别技术。在最新的 Nest Thermostat 上它也有出现,此番将其引入新 Nest Hub,Google 是希望在不用相机的情况下实现更全面的睡眠监测功能(Sleep Sensing)。
在决定启用睡眠监测后,用户需要先将设备跟床相隔一定距离放置,然后将其对准躺下后的躯干位置。在经过一番校准和设定后,Soli 感应器就能以「极高的精准度」来捕捉你的运动了。按照 Google 高级产品经理 Ashton Udall 的说法,连「睡眠时微米级的胸部呼吸动作」新 Nest Hub 都可以很准确地探测到。基于搜集到的信息,Google 的算法会分析动作并确定使用者的熟睡、辗转反侧及清醒状态,然后在早晨给出一份睡眠报告(数据可共享给 Google Fit 应用)。

这样的功能虽然看上去很有用,但从使用者的角度出发,估计还是会有多方面的顾虑。首先一点就是记录的准确性是否真的有那么高,毕竟除了睡眠以外,人在床上能做的事还是非常多的。对此 Google 表示自己的算法会从运动数据中找到睡眠相关的行为规律,然后自动排除非睡眠的部分。不过要指出的是,目前的睡眠监测从一开始就是为单人场景设计的。所以当有不止一人出现在监测范围内的时候,设备能准确过滤掉多少没用的动作数据,就得要拿到实物测试后才有答案了。
至于偶尔才有人跟用户同眠的情况,Google 对可能导致的偏差倒是不太担心。这一方面是因为系统内提供了去除某晚数据的选项,另一方面则是由于官方认为整体的睡眠品质趋势比单一某晚的数据更加重要。所以前面提到的场景不用过度操心,晚上睡觉时如果狗狗、猫咪跳上床的话,也不用怕会造成多大的影响。

当然,除了有效程度外,很多人肯定也会关心自己的隐私是否会外泄。因为第二代 Nest Hub 用的是雷达而非相机,所以用户至少不用担心会有影像流出。设备能「看」到的其实更像是 ECG 一般的图像(见上图),原始的雷达数据会由内建的机器学习芯片直接在设备上完成处理,发送给 Google 的只是不同阶段睡眠分析之类的内容。另外在开启睡眠监测之后,屏幕上也会有对应的提示,这样它面前的人就能知道设备在进行记录了。
和前代相比,新款 Nest Hub 又增加了第三颗麦克风,用来更好地识别用户夜间咳嗽、打鼾的声音。麦克风只有在设备探测到用户进入睡眠后才会启动,官方称录下的音频仅会在机内处理,不会发去任何地方。除此之外,在光线感应器的基础上第二代 Nest Hub 也增加了新的温度感应器,这样设备就能判断环境光、温度是否对使用者的睡眠状态造成影响了。

为了开发这套系统,据称 Google 从一万名测试者那里搜集了超过十一万个晚上的测试结果,并将其和现有的睡眠研究进行了比较。按照他们的说法,新 Nest Hub 所用的演算法和堪称「黄金标准」的多导睡眠监测(PSG,polysomnography)并没有统计差异。相比市面上的主流设备甚至是一些「获得了医疗许可的睡眠监测器」,新 Nest Hub 的表现「在许多情况下都是毫不逊色甚至更好」。
和许多现有的产品相比,Google 在新 Nest Hub 上似乎是打算采用计入更多因素(比如环境光线、温度)来更全面记录睡眠的策略。如果未来有望再结合 Fitbit 穿戴设备的话,或许还真能搞出一套更理想的全方位睡眠监测方案。在明年之前,所有购买了第二代 Nest Hub 的用户都可免费预览体验睡眠监测功能,至于未来要如何或者说是否收费,大家就只好拭目以待了。
那除了睡眠监测以外的其它部分,Google 自然也做了一些改进。新机换用了和 Nest Audio 类似的喇叭系统,据说低音表现比初代产品强出 50%。新的机器学习芯片也能带来更快的助理响应速度(一些功能仅有美国可用),支持 Thread 也意味着设备日后将能支持更多的 IoT 产品。当然啰,Soli 雷达在平时也是能用来识别用户手势的。不过屏幕的大小还是 7 寸,颜色方面则在原有的黑、灰、粉以外,又再多了一个蓝色的选项。
第二代 Nest Hub 的价格是 100 美元(约人民币 650 元),目前已在美区 Google Store 开始预售。
内容来源:engadget
来源:engadget
原文链接:http://cn.engadget.com/google-nest-hub-2nd-gen-sleep-tracking-motion-sensing-144336188.html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交流、公益传播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电话:(010)86409582
邮箱:kejie@scimall.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