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潘月鹏课题组研究发现,华北地区重金属年沉降量明显低于10年前,尤其是锌、砷、铊、铅等富集在细颗粒物中的重金属呈现持续下降趋势,这体现了对化石燃料燃烧等排放源的控制效果,该研究为土壤污染的源头控制和风险评价提供了依据。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大气》上。
大气沉降是土壤重金属的重要来源。然而,我国大气沉降重金属的初始来源、时空分布及其对农产品的影响等研究相对滞后。近年来,潘月鹏课题组以我国大气污染严重的华北地区为目标区域,在农田集中分布区开展长期定位观测,连续采集大气干湿沉降样品,定量解析重金属的初始来源和沉降格局。
潘月鹏介绍,华北地区大气重金属沉降的年际变化规律主要与排放源强度有关,而降水量多寡并非主控因素。因此,随着大气污染防治措施的深入实施,华北地区大气重金属沉降量将持续减少,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势头也会得到有效遏制。
“然而,现状仍不容乐观。以大气中铅的年沉降量为例,北京郊区农田近年的观测结果仍显著高于欧洲。同时,某些重金属的沉降量偶有上浮。为保障我国耕地质量和农产品安全,未来还要继续减少扬尘、冶金和燃烧源的重金属排放,进而从源头上减少通过大气传输和干湿沉降进入农田的份额。” 潘月鹏说。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3390/atmos12020283
来源:中国科学报
原文链接:http://news.sciencenet.cn//sbhtmlnews/2021/3/360973.shtm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交流、公益传播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电话:(010)86409582
邮箱:kejie@scimall.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