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农业工程学报
《农业工程学报》2020年第36卷第21期刊载了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等单位李如楠、李玉娥、王斌、万运帆、李健陵、马娉、翁士梅、秦晓波与高清竹的论文——“双季稻减排增收的水氮优化管理模式筛选”。该研究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项目号:41905102)等资助。
为筛选出“低投入-低排放-高收益”的稻田水氮管理模式,该研究以汉江平原双季稻为研究对象,设计4种氮肥管理方式:1)普通尿素;2)树脂包膜控释尿素;3)普通尿素减氮20%;4)控释尿素减氮20%,和2种水分管理方式:1)常规灌溉;2)薄浅湿晒节水灌溉。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测定甲烷(CH4)和氧化亚氮(N2O)的排放量,应用生命周期法(Life Cycle Assessment, LCA)计算水稻生产碳足迹,基于成本收益核算分析单位水稻产量和单位净收益的碳排放强度。结果表明,控释尿素能有效提高双季稻产量,节水灌溉和减氮20%能节约投入成本,对双季稻产量存在一定负效应,但差异不显著。相比普通尿素和常规灌溉,不同水氮优化处理可不同程度降低水稻生产的碳足迹和排放强度,并有助于提高收益。其中节水灌溉搭配控释尿素减氮的综合减排效果最好,早、晚稻总减排量分别为45.8%和42.5%(P<0.05),同时全年净利润最高,达14340元/hm2。因此,节水灌溉、控释尿素同时减氮20%的组合技术可实现稻田节本减排增收。
»» 点击 阅读原文 获取全文
来源:gh_c45100f8f9c0 农业工程学报
原文链接:http://mp.weixin.qq.com/s?__biz=MjM5NjU1MzcwNQ==&mid=2652999352&idx=6&sn=3e40ed14b8cf742fcf62c4627ef71a82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交流、公益传播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电话:(010)86409582
邮箱:kejie@scimall.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