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大珩院士:用科学的态度对待科学

科技工作者之家  |   2021-02-19 09:44

2009年12月,在中国光学科技馆论证会上,年过九旬的王大珩委托秘书恳请与会者:请不要再叫我“中国光学之父”了。这不是王大珩第一次善意推辞。

“我是时代的幸运儿。”王大珩常说,自己顶多是中国光学事业的奠基人之一。在他看来,自己所做的工作,都是在国际形势的大环境中、在国家建设需求的促进和推动下完成的,并不是个人的功劳。

1948年,王大珩满怀报国之志回国。当时,国内想制造光学精密科学仪器,却拿不出制造它的材料——光学玻璃。

一切从零开始。1951年,王大珩受命筹建中国科学院仪器馆,这是中科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的前身。两年后,这里成功熔制出第一炉光学玻璃,结束了我国不能制造光学玻璃的历史。

1956年,制定《1956年至1967年全国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时,王大珩提出中国要做自己的电子显微镜,苏联顾问认为难度太大,规划时间内中国做不出来,如果要用,可以向苏联买。中科院领导来询问,王大珩拍着胸脯回答:“做得出来!”短短数年,他带领团队相继研制出了史称“八大件一个汤”的代表性成果(“八大件”指8种光学仪器,“一个汤”指融化态光学玻璃),奠定了我国国产精密仪器的基础。

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其中有王大珩和同事们研制的大型光学测试仪器的贡献。1970年,“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他和团队研制的对地观测相机,带回了清晰的地面图像。1980年,我国完成南太平洋发射远程运载火箭试验,他参与了船用电影经纬仪和船体变形测量系统的研制任务……

谈起科研秘诀,王大珩总是说:“老老实实地用科学的态度来对待科学。”回国60多年,王大珩很少发表论文,而经他审定的文章、报告、讲义却车载斗量。说到新中国光学发展史,谈起别人的贡献他如数家珍,提到自己时却总是轻描淡写。

1986年3月,王大珩获悉美国“星球大战”计划后,当即联合王淦昌、陈芳允、杨嘉墀给邓小平写信,提出要紧跟世界先进水平,发展我国的高科技。这封信得到了中央重视,批准实施了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有力推动了我国高技术的进步。

退休后,王大珩也没有闲着,一直为发展高科技奔走呼号,提出成立中国工程技术科学院的提案,建议国家重视对大型飞机的研制……他说:“科技人员是有祖国的,他为祖国谋利益而受到人民的尊重。”

2011年7月21日,王大珩先生在京逝世,享年96岁。

作者:喻思南 

来源:人民日报 

相关推荐 换一换

  • 汤军
    0
    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努力和付出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 汤军
    0
    广大科技工作者们默默无闻的工作给国家强大和人民群众安康做出了贡献
  • 汤军
    0
    向广大的科技工作者学习,学习他们的奉献精神
  • 顾标
    0
    老老实实地用科学的态度对待科学。
  • 任家良
    0
    青椒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C,可以有助于改善肌肤问题,调理肤色。并且青椒还有比较多的辣椒素,可以更好的促进肠道健康,改善代谢循环,从而促进身体排出积毒,润肠通便,以此改善我们的口臭问题。
  • 胡林军
    0
    我们都要向这些科技领域的优秀楷模学习。
  • 胡林军
    0
    我们都要向这些科技领域的优秀楷模学习。
  • 王朋云
    0
    ? 在国际形势的大环境中、在国家建设需求的促进和推动下完成的,并不是个人的功劳
  • 张彤
    0
    以科技创新助力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
  • 胡林军
    0
    我们都要向这些科技领域的优秀楷模学习。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