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北京地质学会
1
城市地质资源环境承载力要素监测体系建设实践——以北京市为例
作者:郑桂森 卫万顺 刘宗明 齐如明 于春林 王继明 徐吉祥 李小龙
引用格式:郑桂森,卫万顺,刘宗明,齐如明,于春林,王继明,徐吉祥,李小龙.城市地质资源环境承载力要素监测体系建设实践——以北京市为例[J].城市地质,2020,15(02):117-124.
摘要:城市地质资源环境承载力要素监测是城市发展中后期的重要基础性工作。监测体系建设的目标是全面掌握地质要素变化规律,为城市发展安全提供保证。该体系建设的总体思路是基础坚实、问题明确、平面分区、纵向分层、立体成网、全面采集、可靠传输、云端存储、抓住奇点、把握关联、构建模型、预测趋势、多级服务、有效应用。该体系的基础是数据采集系统,核心是分析系统,关键是应用系统。该体系的建设运行,可有效地提高城市地质安全保证水平。本文以北京市为例介绍了地质资源环境监测体系建设的实践。
2
城市地质学理论研究
作者:郑桂森 卫万顺 刘宗明 王继明 于春林 徐吉祥 李小龙
引用格式:郑桂森,卫万顺,刘宗明,王继明,于春林,徐吉祥,李小龙.城市地质学理论研究[J].城市地质,2018,13(02):1-12.
摘要:本文在系统研究国内外城市地质学理论研究与工作实践基础上,系统分析并拓展了城市地质学的内涵与外延;根据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需求,提出了保证城市不同发展阶段地质安全是城市地质学理论研究的根本任务和永恒主题;明确提出了城市地质学研究的三个科学问题,即城市选址安全底限问题、城市发展规模上限问题、城市发展可持续性问题;由此构建了区域地质条件适宜性评价、地质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城市地质作用研究,三方面的城市地质学理论体系。
3
城市地质资源环境承载力监测预警平台建设思路及关键技术
作者:李 勇 韩 征 李 敏
引用格式:李勇,韩征,李敏.城市地质资源环境承载力监测预警平台建设思路及关键技术[J].城市地质,2020,15(03):239-245.
摘要:本文阐述了城市地质资源环境承载力监测预警平台的建设思路,总体上将平台划分为野外监测物联网和云端信息平台两大部分,其中监测物联网负责地质资源环境承载力监测数据的感知、采集和传输,信息平台负责监测数据的汇聚、分析和预警预报。在总体架构方面,平台可以进一步划分为空间信息感知层、云平台基础层、数据资源层、服务层、应用层和用户层,每个层位对其上层均起到了支撑作用,对其下层均起到了汇聚作用。基于此类架构方式,平台未来可以为政府机关和地质单位的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提供数据共享、统计分析、空间分析、资料查询、模型计算等服务,为促进区域地质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开发利用奠定基础。
4
北京大清河流域生态涵养区生态地质环境质量综合评价
作者:贾三满 杜丽娜 冯 辉 张 群 刘 焘 冯义轩
引用格式:贾三满,杜丽娜,冯辉,张群,刘焘,冯义轩.北京大清河流域生态涵养区生态地质环境质量综合评价[J].城市地质,2020,15(02):125-136.
摘要:北京生态涵养区是首都重要的生态屏障和水源保护地,为提升区域生态功能保障、环境承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开展地质环境质量综合调查评价工作意义重大。本文以大清河流域生态涵养区作为示范研究区,在遥感地质解译、区域地质环境质量调查和表层土壤地球化学调查的基础上,采用层次分析法、专家打分法以及经验赋值法等综合评价方法,选取生态安全、环境保护、资源利用3项作为决策层,选取地质灾害、矿山环境、土壤环境质量、土壤侵蚀、水污染敏感性、土壤养分以及富硒元素7项指标作为一级指标层,选取地貌类型、坡度、基岩类型、降雨量、土地利用、矿种类型等29项指标作为二级指标层,对研究区地质环境综合质量进行综合评价。依据评价结果,将研究区分为优等区、良好区、较差区和差区4个等级,对应所占面积分别为15.48%、56.84%、25.44%和2.24%。
城市地质期刊采编系统网址:http://csdz.cbpt.cnki.net/
来源:beijingdizhixuehui 北京地质学会
原文链接: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IwNzA1NDUxNg==&mid=2649771820&idx=1&sn=074693f05b5b4f1c3c3c2e5ebbcdffe4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交流、公益传播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电话:(010)86409582
邮箱:kejie@scimall.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