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科教融合学院介绍 | 法学院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  |   2021-01-18 16:19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

法学院

2020年9月,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院系调整暨推进科教融合改革工作方案,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正式成立法学院。法学院主要依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和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国际法研究所等多方优势,通过科教融合新模式培养高端法学人才。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法学研究所所长陈甦教授担任法学院院长。

学院现有本科专业学位点、法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点、法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点(系全国首批设立法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六家单位之一)和博士后流动站。目前,学院有在读学生1000余人。

学院现有专任教师120余人。在60余年的学科发展历程中,涌现出一批如张友渔、李光灿、王叔文、王家福、吴大英、李步云、吴建璠、谢怀栻、郑成思、王保树、梁慧星等学术名家,王家福、李步云、马骧聪、刘海年、张庆福5位先生被中国法学会授予“全国杰出资深法学家”荣誉称号。学院共有7人当选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7人当选荣誉学部委员,其中,在职学部委员李林、孙宪忠和陈甦在法学学科领域具有突出重要影响。学院教研人员入选国家重大人才工程或获得重要荣誉称号专家70余人次,包括改革开放四十年先锋人物1人,全国先进工作者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40人,入选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2人,“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2人,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2人,百千万人才工程6人;获全国杰出青年法学家9人;现任国内外权威期刊主编、副主编9人;2016年以来有45人次出任全国一级专业学会中的会长、副会长或秘书长。

学院科研成果丰硕,2016年以来在《中国社会科学》《法学研究》《中国法学》三大权威期刊中发文40余篇,核心期刊论文600余篇,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重点项目和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项目20余项,获得国内外重要奖项50余项;举办有重大影响力的国内学术会议100余场,国际学术会议40余场。法学学科在国内、国际共建合作培养、调研基地与平台100余个。

改革开放以来,共有王家福、李林等4人次给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授课,5人次担任中南海法制讲座主讲人;学院教研人员共承担中央委托重点决策课题百余项,在《民法典》等400余项立法活动中参与起草、建议、修改和审议,对党中央重大决策制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学院人才培养成效卓著,大量优秀毕业生在法学科研、教育领域以及党政机关、司法和监察部门、律师事务所、大型企业等实务部门,为法治中国建设作出杰出贡献。

学院将充分发挥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国际法研究所的师资和科研优势,依托《法学研究》《环球法律评论》《国际法研究》《民商法论丛》及众多学术平台,构建具有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特色的法学人才培养模式。学院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学术导向,强调法学理论与法治国情相结合,着力从“师承制”“国际化”和“本-硕-博一体化培养”三方面发展,培养拥护党的领导、具有家国情怀和国际视野、具备扎实法律理论功底和职业素养的复合型、创新型、国际型和引领型的高端法治人才。


供稿:法学院

排版:宣传统战部

来源:UCASS-2017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

原文链接: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UxODgwOTkzNg==&mid=2247497305&idx=1&sn=a9e8d5a28e22e6971010225564369687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交流、公益传播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电话:(010)86409582

邮箱:kejie@scimall.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