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生态文明领域知识产权战略的回顾与展望

中国矿业大学  |   2020-12-31 10:00

来源: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简介费开智(1985—),男,四川眉山人,南京理工大学知识产权学院博士研究生,从事知识产权管理与战略研究,有关课题获“江苏省知识产权发展研究中心”资助。

    曾参与《国务院关于新形势下加快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若干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知识产权综合管理改革试点总体方案的通知》等文件起草前期调研座谈,参加国家知识产权局与欧洲专利局、德国专利商标局、芬兰专利与注册局等国外知识产权管理机构交流活动,在《知识产权》《知识经济》等业内学术期刊发表文章多篇。

    一问题之思:推进生态文明领域知识产权战略的现实意义?

    党的十九大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的宏伟目标,加强面向生态文明的知识产权战略研究,深入推进生态文明领域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一是有利于共建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社会。

    许多绿色知识产权能够切实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有效减少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和破坏。

    以灯泡的发明史为例,从最初的弧光灯、碳丝电灯,到爱迪生的改良灯丝电灯,再到后来的钨丝白炽灯,然后到现在的LED节能灯,灯泡每一次的发明改进,在给人类带来更光明世界的同时,也为地球节省了大量的资源。

    二是有利于服务支撑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近年来,国际知识产权制度越来越呈现出重视生态的积极导向,例如:2008年 8月,欧洲专利局在其《未来知识产权制度的愿景》一书中,勾勒出2025年世界知识产权制度发展的愿景,提出了灰色方案、红色方案、绿色方案和蓝色方案,其中绿色方案论及了知识创造和传播与环保等公共利益的关系。

    2020年4月,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在“4·26”世界知识产权日以“为绿色未来而创新”为主题开展大量宣传活动。

    三是有利于推进知识产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通过加强面向生态文明的知识产权文化建设,大力倡导绿色发展和鼓励创新的文化观念,有利于让生态文明理念和知识产权意识更加深入人心,从而为制定实施新一轮的知识产权强国战略,推进国家知识产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和社会氛围。

    二现实之困:我国生态文明领域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现状?

    《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颁布实施后,我国生态文明领域知识产权工作取得积极进展。

    一是知识产权申请数量快速增加。

    2008年,我国环境技术领域的发明专利申请量只有6349件,到了2017年已增长至52245件,是2008年的8.23倍,而同一时期,我国发明专利申请量的平均增速只有4.76倍。

    二是知识产权管理职能得到优化。

    2018年,组建自然资源部和生态环境部,从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多头管理的问题,生态文明领域知识产权战略管理职能也随之得到优化。

    三是绿色发展理念更加受到重视。

    2016 年12月,国务院印发的《“十三五”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划》将“坚持绿色发展”作为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的基本原则。

    许多省市出台的地方知识产权战略文件也提出要贯彻绿色发展理念。

    四是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明显加强。

    2018年组建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统一承担专利、商标等知识产权的市场监管综合执法工作,同时明确国家知识产权局负责指导专利、商标的执法工作。

    同时,我国生态文明领域知识产权战略实施也面临不少问题。

    一则知识产权战略机构职能分散。

    我国生态文明领域知识产权战略管理机构和职能存在着管理主体多元、工作力量分散、综合决策机制不健全、知识产权工作受重视程度不够等问题,影响了生态文明领域知识产权大保护格局的形成。

    二则知识产权转化运用效率较低。

    随着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我国生态文明领域知识产权创造能力得到大幅提升,但多而不强、核心专利受制于人、产业转化水平低等问题并未得到根本解决。

    三则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体系落后。

    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网点大多集中在省会城市以及较大的市,而在广大的市、县级单位则很少布局。

    四则知识产权专业人才培养不足。

    资源、能源、农业等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相关特色类优势高校,只有个别高校开设了知识产权相关专业,且招生培养人数都相对较少。

    三破题之路:完善生态文明领域知识产权战略的对策建议?

    面向新时代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任务,推进生态文明领域知识产权战略实施:一要统筹制定生态文明知识产权战略,建立健全跨部门协调配合机制。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将绿色发展、循环发展和低碳发展的理念贯穿于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的各个环节,大力提升生态文明领域知识产权的数量和质量,努力创造“量质齐升”的良好局面。

    二要构建市场化的产学研结合机制,提高核心知识产权质量效益。

    调整地方政府部门单纯对知识产权申请进行资金补助的扶持政策,优化科技、税务等部门对资源类、环保类等高新技术企业的认定标准和税费减免条件,转变以往只重视知识产权数量而忽视质量的不良倾向。

    搭建市场化运营合作平台,完善知识产权金融服务体系。

    三要聚合多部门公共服务优势资源,完善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体系。

    整合相关部门零散的行业知识产权信息服务资源,搭建符合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行业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平台。

    充分调动教育、科技、自然资源、生态环境、林业、水利等部门相关力量,加强地方政府相关部门知识产权公共服务职能。

    四要探索应用型和复合型培养模式,打造知识产权专业人才队伍。

    在相关行业特色类高校开设知识产权专业学历学位教育,由国家知识产权局等部门共建或授权加挂“国家知识产权行业特色人才培养基地”“国家生态文明领域知识产权学术研究中心”等牌子,针对生态文明领域知识产权专业特点,有针对性地加强行业应用能力培养。

    学术导向正确,学术规范严谨,内容特色鲜明国内连续出版物号:CN32-1593/C国际连续出版物号:ISSN 1009-105X联系电话:0516-83885569期刊网站:http://xb.cumt.edu.cn E-mail:xbsk@cumt.edu.cn


来源:kd_xbsk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原文链接: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4NTY4MjY1NA==&mid=2650959420&idx=1&sn=8acaed1014df963cec368bff03bdf2c3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交流、公益传播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电话:(010)86409582

邮箱:kejie@scimall.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