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已成为我国居民的头号“杀手”,约九成脑卒中可防可控!

中华预防医学会  |   2020-12-21 15:22

来源:中华预防医学会微平台


约九成脑卒中可防可控


保健时报记者 董超


脑卒中已成为我国居民的头号“杀手”。最新全球疾病负担研究显示,我国总体卒中终生发病风险为39.9%,位居全球首位。这意味着每5人中,约有2人会罹患脑卒中。此外,《2019中国卫生健康统计提要》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居民因脑血管病致死比例超过20%,这也意味着每5位死亡者中,至少有1人死于脑卒中。


幸运的是,研究显示约90%的脑卒中是可以预防的。美国《脑卒中》杂志就老年人预防脑卒中的最新进展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6点建议:多吃素,肉蛋要适量;血压并非越低越好;老年人血脂降低获益大;老年房颤患者应多用新型抗凝药物;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及时使用B族维生素;颈动脉狭窄老年患者,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比支架置入更受益。

90%的脑卒中归于10种原因,高血压最危险


脑卒中是引起死亡和残疾的主要原因,尤其是对于中低收入人群来说,脑卒中的两种形式包括由于血栓引起的缺血性卒中约占总人数的85%;另外一种是脑出血引起的卒中,占总人数的15%。


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研究机构,曾与来自32个国家的科学家一道对22个国家的6000名受试者进行了研究,其中主要对10种中风的危险因素进行了评估。


研究人员称,全世界90%的脑卒中,发病原因大致可以归结为10个,但是10个致病因素会因为地域的不同而所占的比例也有差别。这些因素包括:高血压、高血脂、吸烟、缺乏运动、腹型肥胖、心脏疾病、饮食、酒精、糖尿病和心理因素。其中,高血压是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也是能够有效缓解中风最重要的靶标。


另外,研究人员在观察不同危险因素的同时发现,如果危险因素消失,患病比例将会大大降低。高血压消除后会减少48%,如果多运动患病比例会降到36%,再加上合理的饮食会降到19%。也就是说,控制10个危险因素可以预防90%的卒中。而且这10种致病因素也不是孤立存在的,如肥胖和糖尿病之间的密切联系,当同时有这两种致病因素时,脑卒中的概率就会更大。此前发表在《柳叶刀》杂志上的文章也表明,脑卒中的预防是目前防控最紧迫的事情。



多吃素控制好血压和血脂


那么,脑卒中如何预防呢?近日,美国《脑卒中》杂志就老年人预防脑卒中的最新进展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6点建议。


合理饮食在预防脑卒中的饮食中,文章指出,素食和地中海饮食已被证明最有效果。其中,地中海饮食加上坚果可以在5年内减少46%的脑卒中发病风险。另外,在一项对29615名美国人的数据进行的综合分析中,心血管风险随着饮食胆固醇和鸡蛋的消耗而增加,也就是说要注意肉和蛋的摄入量。


血压控制得当血压异常升高固然不好,但对于两类患者而言,血压也并非越低越好:一是双侧颈动脉狭窄的患者;二是舒张压<60毫米汞柱且脉压>60毫米汞柱的动脉硬化患者。文章强调,这里要注意“袖带假象”,即通过上臂袖带检测的舒张压,高于主动脉实际舒张压,而且随着年龄增长,高出的幅度越来越大。有研究显示,舒张压<60毫米汞柱且脉压>60毫米汞柱者,亚临床心肌缺血风险翻倍,脑卒中复发风险也会增加5.8倍。


积极降脂作者通过梳理其他相关研究指出,老年患者除了接受降脂药物治疗用于心血管病二级预防外,也建议至少使用低剂量他汀来进行一级预防,而且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越低越好。但在实际中,鉴于随机对照试验纳入的老年患者较少,或因担心不良反应,他汀类药物在老年患者中有所受限。作者认为,多项研究显示他汀类药物比较安全。


合理控制卒中其他高危因素


此外,还有一些卒中的危险因素要控制得当。


老年房颤患者应多用新型抗凝药物就服用抗血小板药物进行一级预防而言,中美相关指南共识建议,>70岁者,若无心脑血管病,不建议吃阿司匹林。但很多老年人有心脑血管病史,使用抗血小板药物进行二级预防很有必要,比如置入冠脉支架的患者就需要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此外,还可以通过优化药物治疗避免抗血小板药物的出血并发症,比如控制血压降低脑出血风险,检测和治疗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消除胃肠道出血。


作者还指出,老年患者抗凝药物使用不足是预防脑卒中的一个主要问题,其中抗血小板药物是不能代替抗凝药物的。与华法林相比,新型口服抗凝药物具有不可比拟的优点,作者指出,直接口服抗凝药物应被更广泛地用于老年房颤患者中。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及时补充维生素B维生素B降低脑卒中风险,主要是由于降低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中国脑卒中一级预防研究显示,叶酸可降低21%的新发脑卒中。近期,一项国际共识声明则指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或可导致痴呆,高于11微摩尔/升或应补充维生素B。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比支架置入更受益颈动脉狭窄患者是心血管事件的高发人群,他们都应该接受治疗。然而,大多数无症状颈动脉狭窄患者可更好地接受药物治疗,包括改变生活方式,而不是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或支架。对于无症状颈动脉狭窄患者,需要评估其风险,以判断是否需要侵入性治疗。文章指出,即使一个人到80岁,也不应该由于年龄大而停止有效治疗。

文中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 || 董超 李娜

值班主任 || 范宏博

转载及投稿 || 010-62969002转8486

邮箱:ln8103@cnki.net

来源:cpma_wpt 中华预防医学会微平台

原文链接: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wNDE4Njk5MQ==&mid=2736135961&idx=4&sn=0ebf80e0d17e6f2f346ac0a1290bbd48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交流、公益传播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电话:(010)86409582

邮箱:kejie@scimall.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