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话题:高性能仿生木材、“悟空”、叶子、“霸屏”小恐龙、“糖衣”、八个转录因子

保定市科学技术协会  |   2020-12-18 11:52

来源:保定市科学技术协会

1

我国科学家研制出无需粘合剂的高性能仿生木材



目前广泛使用的人造板,多由含甲醛的树脂粘合剂粘结木屑而成,有的可能会带来污染。近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俞书宏院士团队深入解析生物质微观结构,利用天然结构的全新生物质表面纳米化策略,构筑出一种无需粘合剂的新型全生物质仿生木材。


科研人员介绍,在这种高性能仿生木材中,微米级的木屑颗粒上暴露着大量的纳米纤维,这些纤维通过离子键、氢键、范德华力以及物理纠缠等作用,结合成一种互相缠绕的纳米纤维网络。无需添加任何粘合剂,木屑颗粒就被这些纤维网络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形成高强度的致密结构。


——新华网


2

“悟空”服役期再次延长




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科研团队12月17日宣布,鉴于卫星运行情况良好,项目团队已与各保障部门商定,再次将其“服役期”延长1年。


截至12月17日,“悟空”已在轨运行1827天,绕地球飞行27822圈,共探测宇宙射线粒子93.6亿个。


暗物质卫星“悟空”是我国首颗天文卫星。它于2015年12月17日发射升空,原定工作期限3年。此次已是“悟空”第二次“延寿”。


——新华网


3

叶子为何“长着长着就扁了”


▲ 顶枝学说假设的主要形态特化步骤。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供图



如今,我们所见的植物叶片大多数是扁平的。相关化石资料显示,最早的陆生植物只有不断分枝的枝条,并没有叶片。那么扁平叶片是如何产生的呢?


近期,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焦雨铃团队及合作者发现,应力反馈调控叶片扁平化发育和器官塑形,并首次提出了解释叶片起源的“应力反馈学说”。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植物科学趋势》。


——《中国科学报


4

化石研究发现“霸屏”小恐龙


▲ 乌比拉哈拉小恐龙的艺术渲染照 图片来源:Paleocreations.com



据科学杂志《白垩纪研究》日前报道,大约1.1亿年前,在当今巴西东北部的一座古老潟湖沿岸,生活着一种两足、像鸡大小的白垩纪恐龙,它以狩猎昆虫以及像青蛙和蜥蜴这样的小型脊椎动物为生。


这种被称为乌比拉哈拉(以当地图皮印第安人的名字命名,意为“长矛之王”)的恐龙,其内部骨架与上一个侏罗纪时期的许多小恐龙无异,但其外形拥有艳丽的鬃毛,同时还具有从肩部突出的两个完全独特的、坚硬的缎带状结构。


——《科技日报》


5

“糖衣”告诉细胞何时造血


制造的,而非天生的:造血干细胞(如图所示)来自于排列在血管中的细胞。图片来源:Steve Gschmeissner/SPL



为了了解血管内皮细胞如何转化成干细胞,在动物的一生中产生血液,美国康涅狄格州耶鲁大学医学院的Karen Hirschi和Stefania Nicoli及其同事操纵斑马鱼的基因,以确定位于内皮细胞表面的一种糖组合,帮助控制细胞的命运。


研究小组确定,糖的正确组合能触发一连串信号,开启和关闭内皮细胞中的基因,指示它们转化为血液干细胞。近日发表于《科学》的这一发现为科学家在实验室中改进这一过程奠定了基础,并有可能生产出用于治疗白血病等疾病的血液干细胞。


——《中国科学报》


6

八个转录因子促干细胞变身“类卵细胞”



人类可以在实验室中“制造”卵子吗?根据英国《自然》杂志12月16日发表的一项干细胞最新研究成果,日本科学家团队证明:一组8个转录因子,可以在实验室中将小鼠干细胞转化为类卵细胞。这些发现进一步加深了人类对卵子发育的理解,在应用角度上,。


卵母细胞(未成熟的卵细胞)的发育分为多个阶段,但参与这一过程的基因调控网络尚不清楚。


——《科技日报》

来源:BDSKXJSXH 保定市科学技术协会

原文链接: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UwOTc4NjI5Mg==&mid=2247492753&idx=3&sn=259b91e51bf0069a58a6e3821c102814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交流、公益传播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电话:(010)86409582

邮箱:kejie@scimall.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