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点透视

科技工作者之家  |   2020-11-17 18:09

一点透视就是建筑物由于它与画面间相对位置的变化,它的长,宽,高三组主要方向的轮廓线,与画面可能平行,也可能不平行。这样画出的透视称为一点透视。在此情况下,建筑物就有一个方向的立面平行于画面,故又称正面透视。

如果建筑物有两组主向轮廓线平行于画面,那么这两组轮廓线的透视就不会有灭点,而第三组轮廓线就必然垂直于画面,其灭点就是心点。

概述最初研究透视是采取通过一块透明的平面去看景物的方法,将所见景物准确描画在这块平面上,即成该景物的透视图。后遂将在平面画幅上根据一定原理,用线条来显示物体的空间位置、轮廓和投影的科学称为透视学。

一点透视即平行透视,在透视制图中的运用最为普遍。平行透视图表现范围广、涵盖的内容丰富,说明性强,运用丁字尺、三角尺作图,快捷而实用1。

应用(1)多视点

中国画善于表现丰富的情节,西方绘画注重单视点(类似于摄影)。中国画讲求的丰富透视情节用单视点是不能完成的。因此,中国画用(类似于把摄象的多镜头分割再重新组合)多视点来表现。如《清明上河图》

(2)高视点

采用微俯的视角表现,“远山即高”高山往往是画在远处的,其间再用云雾缭绕加以衔接。表现一种人比山高的心情。中国画是不采用近距离仰视来表现高山的。

(3)远视距

中国画讲求“仗山尺树,寸马豆人”要求画中物体符合事物的正常比例,因此,画者必须采用远视距来表现。

毕加索的作品打破了透视学的基本规律,把一个物体的正面反面,能看见的不能看见的全都表现在一个二维的空间中,理解毕加索的画首先要抛弃透视学。

基本术语1、透视——通过一层透明的平面去研究后面物体的视觉科学。“透视”一词来源于拉丁文“Perspclre"(看透),故有人解释为”透而视之“。

2、透视图——将看到的或设想的物体、人物等,依照透视规律在某种媒介物上表现出来,所得到的图叫透视图。

3、视点——人眼睛所在的地方。标识为S。(EYEPOINT)

4、视平线——与人眼等高的一条水平线HL。(HORIZOUTALLINE)

5、视线——视点与物体任何部位的假象连线。(LINEOESIGHT)

6、视角——视点与任意两条视线之间的夹角。(VISUALANGLE)

7、视域——眼睛所能看到的空间范围。

8、视锥——视点与无数条视线构成的圆锥体。(VISUALCONE)

9、中视线——视锥的中心轴。又称中视点。(LINEOEVISUALCENTER)

10、站点——观者所站的位置。又称停点。标识为G。(STANDINGPOINT)

11、视距——视点到心点的垂直距离。

12、距点——将视距的长度反映在视平线上心点的左右两边所得的两个点。标识为d。(DISTANCEPOINT)

13、余点——在视平线上,除心点距点外,其他的点统称余点。标识为V。(COMPLEMENTPOINT)

14、天点——视平线上方消失的点。标识为T。(TOP—VANISHIUG)

15、地点——视平线下方消失的点。标识为U。(BOTTOM—VANISHIUG)

16、灭点——透视点的消失点。

17、测点——用来测量成角物体透视深度的点。标识为M。(MEASURINGPOINT)

18、画面——画家或设计师用来变现物体的媒介面,一般垂直于地面平行于观者。标识为PP(PICTUREPLANE)

19、基面——景物的放置平面。一般指地面。标识为GP(GROUNDPLANE)

20、画面线——画面与地面脱离后留在地面上的线。标识为PL。(PICTURELINE)

21、原线——与画面平行的线。在透视图中保持原方向,无消失。

22、变线——与画面不平行的线。在透视图中有消失。

23、视高——从视平线到基面的垂直距离。标识为h(VISUALHIGH)

24、平面图——物体在平面上形成的痕迹。标识为N(PLAN)

25,迹点——平面图引向基面的交点。直线与画面的交点称为直线的画面迹点。标识为TP(TRACKPOINT)

26、影灭点——正面自然光照射,阴影向后的消失点。标识为VS(VANISHINGOFSHADOW)

27、光灭点——影灭点向下垂直于触影面的点。标识为VL(VANISHINGOFLIGHT)

28、顶点——物体的顶端。标识为BP(BASEPOINT)

29、影迹点——确定阴影长度的点。标识为SP(SHADOWPOINT)2

透视学广义透视学方法在距今3万年前已出现,在线性透视出现之前,有多种透视法。

①纵透视。将平面上离视者远的物体画在离视者近的物体上面。

②斜透视。离视者远的物体,沿斜轴线向上延伸。

③重叠法。前景物体在后景物体之上。

④近大远小法,将远的物体画得比近处的同等物体小。

⑤近缩法。有意缩小近部,防止由于近部透视正常而挡远部的表现。

⑥空气透视法。物体距离越远,形象越模糊;或一定距离外物体偏蓝,越远越偏色重,也可归于色彩透视法。

⑦色彩透视法。因空气阻隔,同颜色物体距近则鲜明,距远则色彩灰淡。

狭义透视学(即线性透视学)方法是文艺复兴时代的产物,即合乎科学规则地再现物体的实际空间位置。这种系统总结研究物体形状变化和规律的方法,是线性透视的基础。15世纪意大利画家L.B.阿尔贝蒂的画论叙述了绘画的数学基础,论述了透视的重要性。同期的意大利画家皮耶罗·德拉弗兰切斯卡对透视学最有贡献。德国画家A.丢勒把几何学运用到艺术中来,使这一门科学获得理论上的发展。18世纪末,法国工程师蒙许创立的直角投影画法,完成了正确描绘任何物体及其空间位置的作图方法,即线性透视。L.达·芬奇还通过实例研究,创造了科学的空气透视和隐形透视,这些成果总称透视学。因物体对眼睛的作用有3个属性,即形状、色彩和体积,因距离远近不同呈现的透视现象主要为缩小、变色和模糊消失。

相应的透视学研究对象为:

①物体的透视形(轮廓线),即上、下、左、右、前、后不同距离形的变化和缩小的原因;

②距离造成的色彩变化,即色彩透视和空气透视的科学化;

③物体在不同距离上的模糊程度,即隐形透视。

现代绘画所着重研究的是线性透视,而线性透视重点是焦点透视,它描绘一只眼固定一个方向所见的景物。它具有较完整较系统的理论和不同的作图方法。另外还有焦点为多个的散点透视,在中国画中有特殊的名称,纵向升降展开的称高远法;横向高低展开的称平远法;远近距离展开的画法,称深远法。透视学的基本概念和常用名词很多,有视点、足点、画面、基面、基线、视角、视圈、点心、视心、视平线、消灭点、消灭线、心点、距点、余点、天点、地点、平行透视、成角透视、仰视透视、俯视透视等2。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李航 - 副教授 - 西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