羚羊角汤

科技工作者之家  |   2020-11-17 18:04

羚羊角汤,中医方剂名。出自《《普济本事方》卷一。主治筋痹,肢节束痛。

组成羚羊角(镑)、肉桂(不见火)、附子(炮,去皮脐)、独活(黄色如鬼眼者,去芦,洗,焙)各一两三钱半,白芍药、防风(去叉股,炙)、川芎各一两。

用法用量上为粗末。每服三大钱,以水一盏半,加生姜三片,同煎至八分,取清汁服,每日二三次,秋服之。

主治筋痹,肢节束痛。

方义羚羊角气味辛咸微寒,入足厥阴;肉桂气味辛热,入足少阴、厥阴;附子气味咸辛大热,入心肾;独活气味苦辛甘平,入肝肾;白芍气味酸微寒,入肝;防风气味苦辛甘,入手足太阳;川芎气味辛温,入肝胆。此通络养筋之方也。

附方名称:羚羊角汤

组成:羚羊角(镑)、麻黄(去根节)、防风(去叉)、升麻、桂(去粗皮)、薏苡仁各一两、羌活(去芦头)、杏仁各二两

用法:上为粗末。每服三钱匕,以水一盏,加木通、竹叶,煎至七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主治:中风。舌强不语,手足拘急,发歇有时

出处:《圣济总录》卷七

名称:羚羊角汤

组成:羚羊角(镑)、蔓荆实(去白皮)、菊花各三分,防风(去叉)、芍药各一两半,黄芩(去黑心)一两,玄参半两

用法:上为粗末。每服三钱匕,以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入马牙消半钱匕,食后温服,临卧在服

主治:肝心风热,目赤痛;及风热气冲,目赤痒痛

出处:《圣济总录》卷一三

名称:羚羊角汤

组成:羚羊角、黄芩(去黑心)、柴胡(去苗)、升麻各三分,甘草(生锉)一两

用法:上为粗末。每服五钱匕,以水一盏半,煎至一盏,去滓,食后服,每日二次

主治:心肺风热

出处:《圣济总录》卷一十九

重要文献摘要《疡医大全》:“葡萄疫乃小儿感受四时不正之气,郁于皮肤不散,结成大小青紫斑点...色若葡萄,发在遍体头面,乃为腑证。自无表里,如邪毒传胃,牙根出血,久则虚人,斑方渐退。初起宜服羚羊角汤清热凉血,久当滋益其内,又有牙根腐烂者,人中白散主之。”

《中医疾病证候辞典》:“认为本病多由风热炽盛所引起,故用石膏汤,羚羊角汤、犀角大黄散,赤芍连翘散等方治之。”

各家论述叶桂:秋月诸气收敛,惟以一味酸收,诸味辛温行走,则正气收肃,而客病却矣。(《本事方释义》)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姜良铎 - 博士生导师、教授 -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国际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