羚羊角饮,中医方剂名。出自《圣济总录》卷一〇三。主治肝脏风毒上冲,眼赤肿痛难开,头额偏疼。
组成羚羊角屑一两,细辛(去苗叶)一分,甘菊花、葳蕤、川芎、人参各三分,赤芍药、黄芩(去黑心)、栀子仁、防风(去叉)、甘草(生)各半两。
用法用量上为粗末。每服三钱匕,以水一盏,煎至六分,去滓,食后温服。
主治肝脏风毒上冲,眼赤肿痛难开,头额偏疼。
附方名称:羚羊角饮
组成:栀子仁30g,羚羊角屑30g,炒苏子30g,青葙子15g,麦门冬15g,大青叶15g,炒大黄15g,炒红蓝花15g
用法:为粗末,每次9g,水煎服。现代用作汤剂,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减
主治:血淋。症见小便结热涩痛,尿血等
出处:《证治准绳》
功用:清热解毒,通淋止痛
名称:羚羊角饮
组成:羚羊角(镑)、玄参、地骨皮(洗)、车前子、人参、羌活(去芦)各一两
用法:锉碎,每服三钱匕,水一盏,煎七分,去滓,食后放温服
主治:青风内障,视物昏暗,如视浮花,劳倦加重,头旋脑痛,眼内痛涩
出处:《奇效良方》卷五十七
功用:清肝祛风,益气养阴
名称:羚羊角饮
组成:羚羊角屑、栀子仁、葵子(炒)各一两,青葙子、红蓝花(炒)、麦门冬(去心)、大青、大黄(炒)各半两
用法:上捣筛,每服三钱匕,水一盏,煎七分,去滓,不拘时温服
主治:下焦邪热蕴甚,小便血淋,结热涩痛,大便秘结,舌苔黄厚,脉象弦数者
出处:《奇效良方》卷三十五
功用:清肝泻热,利尿通淋
重要文献摘要《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非若起坐生花证,舆有火人昏花中亦带萤星之轻者。此言其时时屡见萤星之重者耳。宜养肝丸、羚羊羌活汤、菊睛丸、明目生熟地黄丸、石决明丸、加减驻景丸、补肾磁石丸、千金神麯丸,三仁五子丸、补肝丸、补肾丸、羚羊角饮、蕤仁丸、熟乾地黄丸、摩顶膏、决明丸、白龙粉、煮肝散、服椒方、芎羹散。”
《医方守约》:“羚羊角饮治中瘴,狂谵搐搦,磨浓汁,温水和服。”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李筠 - 博士生导师、教授 -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76医院中西医结合诊疗与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