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核滴线

科技工作者之家  |   2020-11-17 18:03

在以原子核内中子数为横坐标,以质子数为纵坐标的核素图上,在丰质子一侧和丰中子一侧,各有一条边界线,超过边界线的原子核无法存在,称为原子核滴线,丰质子一侧的滴线称为质子滴线,丰中子一侧的滴线称为中子滴线

简介在以原子核内中子数为横坐标,以质子数为纵坐标的核素图上,在丰质子一侧和丰中子一侧,各有一条边界线,超过边界线的原子核无法存在,称为原子核滴线,丰质子一侧的滴线称为质子滴线,丰中子一侧的滴线称为中子滴线。1

已知的值中子滴线目前,只有前8种元素的中子滴线的值是已知的,即H~O。若Z=8,中子数的最大值是16因而O-24是最重的氧同位素。1

原子核原子核(德语:Atomkern,英语:Atomic nucleus)是原子的组成部分,位于原子的中央,占有原子的大部分质量。组成原子核的有中子和质子。当周围有和其中质子等量的电子围绕时,构成的是原子。原子核极其渺小,如果将原子比作一座大厦,那么原子核只有大厦里的一张桌子那么大。1

核素图核素图核素表是一个二维图表。其中一维表示核素的中子数,另一维表示它的质子数。因此图中的每一点代表某个元素真实存在的或者假想的核素。相比于更关注化学性质的元素周期表,这套标度系统能够提供更多的同位素信息。

因为核素图能区分不同的同位素,所以它能够表明核素的核性质或放射性。而同位素的化学性质没有显著差异,因此元素周期表只是表明化学性质的变化而已。核素图的X轴表示中子数,Y轴表示质子数,包括质子和中子泄露线以外的部分。这套系统最初由乔治·菲亚在1935年发表,由埃米里奥·赛格雷在1945年扩编。1958年,沃尔特·希尔曼·埃格伯特和葛达·芬尼发表了卡尔斯鲁厄核素图的第一版,而第七版在2006年推出。现在已有各种核素图中,流行范围最广的是其中四个:卡尔斯鲁厄核素图、斯特拉斯堡大学核素图、日本原子力研究所核素图、诺尔原子能实验室核素图。核素图已经成为核科学界的基本研究工具。1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李晓林 - 教授 - 西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