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碱地排水

科技工作者之家  |   2020-11-17 18:02

盐碱地排水是指排出盐渍土地区土壤中为害作物生长的盐分和水分的措施。有改良盐渍土、防止土壤次生盐渍化的作用。

简介盐碱地排水因盐渍土中盐分类型的不同而有不同的要求。盐渍土中氯化钠主要通过对流和扩散运动排除,无溶解过程,不受洗盐季节温度的影响,排水流速可大些。硫酸钠有溶解过程,受温度影响较大,冬季排水冲洗含硫酸钠盐的效果差,水流速度不能太大。硼能被土壤吸附,因此排水洗硼比排水洗硫酸盐的速度要慢,需要的水量也多。

控制地下水埋深在临界深度以下,是盐碱地排水的基本要求,也是设计排水沟深度的主要依据。地下水临界深度是指在一定的自然条件和农业技术措施条件下,不致引起耕层土壤积盐危害作物生长的最浅地下水埋深。影响确定地下水临界深度的因素有气候(主要是降雨和蒸发)、土壤质地、地下水矿化度等自然条件和耕作栽培、灌溉排水和施肥等人为活动,可采取定位观测,结合土壤调查分析来确定,也可由地下水蒸发量和积盐时间等确定。一般轻质土壤的地下水临界深度在 1.8米左右,透水性弱的粘土和透水性强的砂土比轻质土壤的临界深度低1.3米左右。

排水措施1.明沟排水;

明沟排水主要排除地表多余径流,也可排除土壤中多余 水分和降低地下水位。

2.暗管排水

3.竖井排水

4.生物排水

作用是在冲洗改良盐碱士阶段,增加藿水和降雨人渗量,促进土壤脱盐;在土壤经过初步改良、处于正常利用阶段,控制地下水水位,避免土壤再度返盐。

盐碱土改良地区的排水方式排水方式多采用明沟。沟的深度等于地下水临界深度与剩余水头(两沟中间日常地下水水位与沟水位的差值)之和。在冲洗改良时,排水沟的间距可根据土壤的掺透性能、冲洗定额和冲洗历时确定。如排水农沟间距过大,不能满足排水要求时,常在田间增设临时性毛沟,或采用暗管排水。根据经验,一般毛沟的间距为50~100m,沟深为1.0~1.5m。在土壤含盐高,土质又比较黏重的地区,如土壤脱盐要求的冲洗定额过大,通过冲洗改良短时间不易见效时,可以结合种稻进行冲洗改良。由于种稻人掺时间久,可采用浅而密的排水沟。

防治土壤盐碱化地区的排水任务排除由于灌水和降雨而产生的多余地下水;在强烈蒸发季节,控制地下水埋深在临界深度以下,并促使士壤脱盐和地下水炭化或盐分处于平衡状态,排水沟间距可视上述要求而定1。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石季英 - 副教授 - 天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