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实际的地形、地貌通过仪器等设备,按照一定的比例画到图纸上的过程,称之为等高线测绘。
等高线简介等高线是地图上表示地形高低起伏的一种常用方法,它是采用一组地面高程等值线即等高线所组成的平面图形,来显示地面的高低起伏、坡度陡缓的一种地形表示法。等高线法最早是由法国人都明·特里木,用在地图上描述陆地高低起伏的。
在地图上用等高线法的优点是:表示地形既能清楚地显示地面的高低起伏形态,又能从等高线图线上获取地面高程、高差、坡度、山体的体积、洼地的容积等一系列数量指标。缺点是:立体感差1。
等高线测绘内容等高线的实质是用一组有一定间隔的等高线的组合来反映地面的起伏形态和切割程度。等高线之间的间隔在地图制图中称为等高距。等高距就是相邻两条等高线高程截面之间的垂直距离,即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的高程差,可以是固定等高距(等距),也可以是不固定等高距(变距)。由于小比例尺地图制图区域范围大,如果采用固定等高距,难以反映出各种地貌起伏变化情况,所以小比例尺地图上的等高线通常是不固定等高距,随着高程的增加,等高距逐渐增大;而大比例尺地图上的等高线通常是采用固定等高距。
地形图上的等高线分为首曲线、计曲线、间曲线和助曲线四种。
首曲线又叫基本等高线,是按基本等高距由零点起算而测绘的,通常用细实线描绘;计曲线又称加粗等高线,是为了计算高程的方便加粗描绘的等高线,通常是每隔四条基本等高线描绘一条计曲线,它在地形图上以加粗的实线表示;间曲线又称半距等高线,是相邻两条基本等高线之间补充测绘的等高线,用以表示基本等高线不能表示而又重要的局部地貌形态,地形图上常以长虚线表示;助曲线又称辅助等高线,是在任意的高度上测绘的等高线,用于表示那些任何等高线都不能表示的重要微小地貌形态。因为它是任意高度的,故也叫任意等高线,但实际上助曲线多绘在基本等高距1/4的位置上。地形图上助曲线是用短虚线描绘的。
等高线的实质是对起伏连续的地表作“分级”表示,这就使人产生阶梯感,而影响着连续地表在图上的显示效果。因此,等高线法表示地貌有两个明显的不足:其一,缺乏视觉上的立体效果,即立体感差;其二,两等高线间的微地貌无法表示,需要用地貌符号和地貌注记予以补充。为了增强等高线法的立体效果,经过长期的研究试验,提出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方法,例如,明暗等高线法,就是使每一条等高线因受光位置不同而绘以黑色或白色,以加强立体感;粗细等高线法,是将背光面的等高线加粗,向光面绘成细线,以增强立体效果。普通地图上有一些特殊地貌现象,如冰川、沙地、火山、石灰岩等,必须借助地貌符号和注记来表示2。
等高线测绘步骤1、测定碎部点、地貌特征点的位置和高程。
2、对照实地、连接地性线。
3、确定等高线通过点。
4、绘制等高线,添加注记,擦掉地性线。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黎明 - 副教授 - 西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