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武纪盐类沉积

科技工作者之家  |   2020-11-17 17:58

中国印支期前即早中生代及其以前的地质时期,其盐类沉积的总体特点可以概括为"五期两型"。

"五期",即5个重要的成熟期震旦纪、寒武纪、奥陶纪、石炭纪、三叠纪。

"两型",即两个主要的海相盐类沉积类型A类和B类。A类蒸发岩系的上、下均为碳酸盐岩,B类蒸发岩系的上、下以碳酸盐岩系为主,但向蒸发盐层过渡部位有泥灰岩、泥岩、粉砂岩等陆源碎屑岩层分布。这两种置位方式或剖面结构类型,比较鲜明地反映了蒸发岩系发育的大地构造背景和海陆关系等古地理条件。A类蒸发岩系一般位于稳定的大陆板块的克拉通盆地里,为地表平坦的陆表海和内陆棚海区。B类蒸发岩系一般发育于大陆板块边缘的裂谷断陷盆地里,海湾或毗邻古陆的浅水陆棚带等,盆底构造活动性大。在巨型蒸发盆地中,有时从古陆边缘到远离古陆的陆棚带,由B类蒸发岩系逐渐过渡为A类蒸发岩系,或表现为A、B两类蒸发岩系的上、下旋回变化。

简介中国印支期前即早中生代及其以前的地质时期,其盐类沉积的总体特点可以概括为"五期两型"。

"五期",即5个重要的成熟期震旦纪、寒武纪、奥陶纪、石炭纪、三叠纪。

"两型",即两个主要的海相盐类沉积类型A类和B类。A类蒸发岩系的上、下均为碳酸盐岩,B类蒸发岩系的上、下以碳酸盐岩系为主,但向蒸发盐层过渡部位有泥灰岩、泥岩、粉砂岩等陆源碎屑岩层分布。这两种置位方式或剖面结构类型,比较鲜明地反映了蒸发岩系发育的大地构造背景和海陆关系等古地理条件。A类蒸发岩系一般位于稳定的大陆板块的克拉通盆地里,为地表平坦的陆表海和内陆棚海区。B类蒸发岩系一般发育于大陆板块边缘的裂谷断陷盆地里,海湾或毗邻古陆的浅水陆棚带等,盆底构造活动性大。在巨型蒸发盆地中,有时从古陆边缘到远离古陆的陆棚带,由B类蒸发岩系逐渐过渡为A类蒸发岩系,或表现为A、B两类蒸发岩系的上、下旋回变化。1

寒武纪盐类沉积特点1989年在油气探井中,于四川泸州,永州、江津的寒武系中发现石盐层,使四川盆地成为中国首例发现寒武系石盐的地区,也填补了中国寒武纪成盐的空白。

四川盆地位于上扬子台地的西北部。寒武纪上扬子台地在古老基底构造控制下,承袭了震旦纪古构造、古地理格局,而开始发展演化,台地西侧为强烈活动的康滇古陆,南有牛首山古陆,北为汉中古陆,东南为江南古陆和相对隆起的生物礁,其间是广阔的台盆海硫具有一定的封闭性,在干旱气候条件配合下,有利于盐类沉积进行,形成由台盆边缘向盆内指示海水咸化程度依次增高的岩相分带。由于受北东方向断裂构造控制,成盐盆地在其间成狭长状展布。

盆地寒武系的沉积为一套海相碎屑岩、碳酸盐岩及少量蒸发岩组合,总体经历了从盆地碳质泥岩相-台地碳酸盐岩相-潟湖-盐湖蒸发岩相的沉积演化过程。在下寒武统的清虚洞组和中寒武统的石冷水组中,发育有较好的海退沉积序列,石盐层厚,分布范围广。下寒武统清虚洞组成盐盆地主要展布于泸州一带,其长约500 km,宽120 km左右,面积约6 × 104km2。而石盐分布于该成盐盆地南段的永川一带,分布面积约2 × 104 km2。据永川东深1井和江津7井钻探资料,石盐层埋深4800余米,累计厚度均在100m以上,但向北至邻水3井,厚度则急剧变薄至10余米,反映石盐层厚度变化大。分析原因,除沉积因素外,可能与构造形变有关。中寒武统石冷水组石盐分布仅见于泸州附近的泸县阳深1井,石盐层累计厚度仅20 m,分布范围局限,埋深则达5000余米。1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李兵 - 副教授 - 西南大学